第123章 卡文了 (第2/4頁)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他看來,這羣人能輔佐好闔閭,也能輔佐好太子安。至少,他回吳國就沒發現這裏和他離開前有什麼不同,反而是老百姓更富有了。今年徵稅也非常成功。原本只依靠鹽鐵專賣等獲利的財政,雖然經歷戰事,可是也沒有破產。必須承認,這羣人很厲害。他們的後勤搞得很好。
不增加稅收的時候,還能支持戰爭,還能賑濟楚國百姓。這絕對是一個大工程。
那麼吳國就這樣沒什麼事情了嗎。
說實話,原本他也以爲是如此,可是,這羣守舊老臣們又給他弄出很多麻煩事。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分封爭議”。所謂分封,就是把大帝國分成若干塊,然後交給某個王子鎮守和治理。這位王子負責某一塊封地全部事情。這是華夏在某個時代由於生產力底下而造成的,比如落後的交通,比如通訊不暢的遙遠距離,比如邊疆叛亂的反應不及時,都會造成巨大威脅。
但是這些弊端都可以用分封制解決,封君坐鎮一方,自然會解決封地的事情,比如東周平王把秦侯封在西岐,最終有了如今牢牢壓制西岐各地蠻夷,或者說,秦國已經是西岐蠻夷最強的一個。還有西周就封在東北的燕國,也一直幫助中原抵抗草原蠻夷,並且着有成效。
這算是成功按例,可是也有齊國,晉國,鄭國等封國強大以後的反客爲主。吳地並不痛恨分封制,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這反而是周朝迅速從中原擴張到整個長江流域的關鍵。吳地知道,如果首都定在南京,那麼遙遠的嶺南,巴蜀,來回一兩月的路途,壓根不合適控制,一旦造反,叛亂什麼的。根本反應不過來,一場戰爭往往只需要幾天,等朝廷反應過來,整個邊疆估計都丟光了。
但是也絕對不能像東周那樣縱容封國的發展,崛起,然後反制朝廷。這種情況,歷朝歷代都有,甚至到了明朝,有的靖難之役的大造反。因此,他不反對封國,但絕對不應該是他已經建立統治的地區。秦朝滅亡在於生產力不足的時候強行全國進行郡縣制,可最終土崩瓦解。漢朝的七國之亂等,又是分封制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