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起來楊家將的戲,基本上都是從別的劇種借鑑過來的。就拿楊門女將來說,當年日寇入侵的時候,就有不少地方劇種,藉助這部戲宣傳全民抗戰思想,尤其是豫劇出了好幾個版本。京劇裏面,梅先生也在東北淪陷之後,頂着壓力排演了生死恨這種京劇名段,但是生死恨的針對性太強了,基本上就等於點了張某人的名字,所以遭到了禁演,梅先生也被迫去了南方。另外南方周先生也排演了煤山恨這出大戲,同樣也遭到了禁演,但是這兩次禁止演出的不是小鬼子,而是某光頭和某小六子。所以說人家成爲藝術家那是有原因的,藝術水平高只是一個方面。(其實就我的感覺來看,馬先生比周大師水平高一點。)
“都不是,沒這麼快,我也以爲是這個來着,到了之後才知道,還是唱的珠簾寨,但是把詞改了?”
“改詞?改成誰了,從當初的沙陀國都是黃巢,怎麼現在想起改名來了。改成朱溫了?”
“不是朱溫,是楊韜。”
“也對,要是朱溫可就是亂彈琴了,朱溫可是敗在在李克用他兒子李存勖手裏的。李克用的死說不定都和朱溫有關係。楊韜這種無名小卒,不足掛齒。”
“可是爲什麼啊?原來黃巢起義可比楊韜造反靠譜多了,現在改的聽起來也彆扭。”
“估計是有些人誤解了上邊的意思,黃巢起義畢竟是農民起義嘛,不利於團結工農,其實這些人也是小心眼,連國家政策都解讀不好,就亂下命令。估計後面很快就會叫停的。”只能說趙芹確實是厲害,這股風氣只流行了兩個月不到,就以一句,我們能接受的了批評,能聽的進不同的聲音,藝術就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畫上了一個句號,直到這些老戲全都停止演出。反而到了颱風過去,恢復傳統劇目演出的時候,又格外重視農民起義的問題了,又給改了詞。(就是楊韜造反這一出,但是時間不長,又給改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