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八級是不可能的,因爲自從62年停止八級工考覈之後,八級工就已經變成了一種榮譽,有單位推薦,上級審覈,而且審覈級別之高,那也是非常離譜的,一般是工辦審覈。政治過硬,技術過硬,有突出貢獻。也正是因爲審覈級別夠高,所以推薦也非常的慎重,甚至你報上去,也要經歷自己人的層層審查,很多人就在這層層審查中被刷了下來,最終一般達到正式的審覈環節的人基本都被通過了。最後,甚至有了硬指標,那就是在國家級項目上面,有關鍵性突出貢獻,反正只要滿足了這個要求,那三個條件基本上也就滿足了。
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很多大廠,八級工很少的原因,很簡單想要存量增加,就需要開源節流。但是從62年之後八級工就成了傳說工種了,66年之後,所有的工人評級全部暫停,就更沒的說了,這不是開源,這是直接閉源了。至於節流,先是西北西南蘑菇,軍工等項目抽走了一批,後來各種援建又抽走了一批,再加上退休,人老了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人數當然越來越少,等到了70s,一個國家重點造船廠,只有十幾個堅持在一線八級工,這就已經是非常多的了,可是八級工能幹的活,很多因爲停止八級工考覈,和停止評級導致滯留在七級的工人也都能幹。可以說一個八級工,卻只能依然拿着八級工待遇,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有些文藝作品爲了渲染颱風時期對我們工業體系衝擊有多大,喜歡渲染某種情節,那就是某個零部件,全國只有某幾個人能夠加工,實際上這是不現實的,更離譜的是居然還有人說某個零件找了所有還在一線的工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加工出來,最後還是請了一個已經退休,手都哆嗦的人,才能完成加工,這種情節完全是扯淡。實際上某些所謂的歷史劇裏,某個零件,是找誰誰誰加工的,這裏面其實有一部分是五級工,六級工,是他們完成了某個零件的加工,才被推薦爲八級工(這是我查的資料,某知名高校教授的論文)。
雖然因爲某些原因,我們的工人梯隊培養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因爲嚴格限制工級提升比例,和多年沒有升級,導致了很多人對於自己技術的磨鍊放鬆了,但是整個體系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技術梯隊依然存在,因爲可以提升待遇,工級不能漲,但是可以漲待遇啊。實際上技術梯隊混亂,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盲目引進了西方的技術體系,造成的混亂,另一個就是重啓八級工制度之後只看工齡不看技術的評級體系造成的混亂。
而且也不是找遍了全國,只有他們能幹,而是有些人能幹,但是他們政治不過硬,或者他們所在的單位保密級別不夠,不敢讓他們幹。而且這裏面也是派系競爭,只要完成了這個項目,一定會出一個八級工,在推薦機制下,出現一個八級工,那對於某個部門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所以大家也要講究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及利益交換,能自己乾的儘量不求助外人,就算是求助外人,也得做好利益交換。實際上,58年政治掛帥評級開始,到後來的綜合考量,工齡爲主的評級體系下,一直到62年停止考覈,這些八級工的水平並沒有高到離譜。
同樣的,由於停止評級,還弄出來一個謠言,那就是工資十年不變,這可是一個老謠言了,實際上,71年,75年分別進行了一次工資調整,71年針對的是66年之前入廠的人,75年調整的是71年之前入職的人。具體調整方法是初級工漲得多,高級工漲得少,最後平衡一下工資待遇。而且工人只要不犯錯誤一直都有一個收入叫工齡補貼,只要是正式工,這個東西是年年上漲的,甚至對於某些老初級工來說,這筆補貼也是他的收入大頭。所以說秦淮茹十幾年不漲工資,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她就是個臨時工,是因爲她兒子年齡不到接班的歲數,她臨時頂班。但凡她是正式工,到78年的的時候,她的基本工資應該在五十塊錢左右,哪怕她什麼也不會,而且還有十五年的工齡補貼,這也不是一筆小錢。但是她是臨時工的話,就只能領臨時工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