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機農場作者:農民在飛
第七十四章開發回到京城,田川就一頭扎進採棉機開發的統籌工作中,連續忙活了一個禮拜,才大致理出了頭緒。
首先,他要求龔麗華在丁廠長幫助下,組建起了農機服務公司團隊,準備接收美國將在半個月後送到的採棉機並接受美方的培訓。
然後,他和龔麗華一起,把原有的技術人員和新招聘的開發人員共20多人劃分成三部分,分別是普通農機設計開發部,採棉機開發部和工藝部。他打算在採棉機開發進入正軌後,再建立獨立的基礎科學研究室,專門負責進行農機發展涉及的前沿科學研究,並準備與各大院校進行廣泛的合作。
現在的開發機構設置是不合理的,新農機和採棉機的不少功能是重疊的。但是現在的人員有限,每個人都要兼顧多方面工作,如果將開發工作做仔細的劃分,人手會遠遠不足,還不如小項目一兩個人做,大中項目組成一個小團隊來做。工藝部專門負責新產品的工藝性考覈與生產工業的確定。同時讓江曉光的工業工程師團隊和標準化團隊參與到開發中心的建設中來,把開發標準化的概念提前灌輸到每個技術人員的心裏。
其實田川對開發團隊的建設更傾向於美國科研機構的模式,就是項目負責制。明確每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內容,從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兩方面分別評價技術人員,並影響到他們的收入。
第三是實驗田的準備,田川準備在現在的雙河實驗田旁邊,再承包相鄰的另一塊麪積達200多畝的土地。這片地的地勢比較高,而且有一定的坡度,不僅乾旱,澆水也成問題,只能靠天喫飯。
田川帶着安海軍去看過那塊地,安老師認爲土壤挺適合種棉花的,只要解決了澆水的問題,收成不會差。這片土地多年來斷斷續續的有人承包過,種過耐旱的各種作物,都因爲乾旱收成太差而放棄了。最後一次是三年前一位村民種過苜蓿,這裏竟然旱得連牧草都長不好。平時雖然乾旱,可一旦下雨,水流順坡而下,又會帶走土地的肥力,甚至沖毀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