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東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社會進步的的結果,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支配着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爲。
可以知道的是,能讓老百姓生活好的根本是制度的優劣,而不是僅靠官員的清廉。在一個好的制度下,老百姓僅憑利己之心,就完全有能力創造出足夠的財富,過上好日子。老百姓的最低要求是喫飽肚子,最高要求也是過上好日子。
所以對老百姓真正有利的,是一個能夠允許追求自我利益、保障公平競爭、自由交易的制度環境,至於官員是否足夠清廉,實際上影響不了太多老百姓的生活,也並非決定因素。
由此可見,腐敗與否,並非老百姓生活富裕的最重要指標,一個促進經濟公平發展的制度政策纔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標。在錯誤的制度政策下,既使官員再清廉,老百姓也是餓肚子過不上好日子。比如某個時間被自然災害背了鍋的幾年時間,其實是豐收的,官員也無比清廉,但百姓餓死者衆多。
從古代史上來看,反伏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並非只有一種目的。
一是緩解底層民衆不滿情緒。因爲仇官仇富是底層極左民粹羣體的一向特點和主張。底層羣體往往會把自身的不如意歸咎於社會不公,他們歷來被野心家操縱作爲改朝換代的工具時,總會被諸如“殺富濟貧”、“替天行道”之類的口號引領,其中最鼓舞人心的口號莫過於“均貧富、等貴賤”,時時刻刻想着通過殺富濟貧就可以實現自身富裕,他們永遠都以爲貨幣等於勞動價值。
每當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尋找一個宣泄的口子,以平復社會沸騰的情緒。但是古代王朝如果光憑外患來轉移民衆注意力,容易調子起高了下不來臺,或者簍子捅大了出現不可控的局面。這個時候,貪官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借愛卿項上人頭一用”,只需隨便找個理由,砍了貪官的腦袋化解了民怨,抄了貪官的家財充盈了國庫,重新安插了自己的小弟上位,可謂一石多鳥。
而在世家出身的官員掌權期間,以打擊貪伏的名義有選擇性的、系統性的打擊平民草根出身的官員,雖然他們有諸多理論,但是他們的真實的目的在於這樣做的兩個好處,第一排除了異已,讓世家大族子弟得以上位掌控朝政,結黨營私想永遠控制朝政。二是容易獲得底層老百姓的鼓掌喝彩,因爲底層老百姓從來都是看不懂、聽不懂、讀不懂的,他們根本不懂世家出身官員反的壓根不是什麼伏敗,而是平民草根寒門子弟。
所以在後世的歷史書上,對世家子弟主導的打擊伏敗定性評價是黨同伐異,正是因爲歷史學家們看穿了世家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