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小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開山向他介紹了之前野豬溝村的人均現金年收入都只有二三十塊錢,現在光是這個竹編工藝品的收入,一個月都頂好幾年了,這個反差也確實太大了。
紀濤說,這證明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必要性和正確性,以後還要進一步加大發展農村經濟的力度。
在杜仲保護林的苗木繁育基地,紀濤見到了羅平教授和他的幾個學生,黃傳雄和他們的另外一些學生,到另外幾個村子去進行技術指導了。
紀濤饒有興味的詢問了他們一些問題,當他得知這杜仲是一種珍稀植物,又是名貴中藥材的時候,他讓村民們逐年擴大種植面積,等到十幾年後,這片杜仲林就將成爲野豬溝村的聚寶盆。
紀濤還非常細緻的詢問了現場的村民,這個種植杜仲林的國家補貼都發放到村民手上沒有,村民們告訴他,這補貼都按種植面積發放到他們手上了,他這才高興的點了點頭。
在視察過程中,紀濤問蘇星暉:“小蘇同志,你是怎麼想到這麼多的致富門路的?”
蘇星暉道:“紀書記,我是看報紙,看到了經濟發達地區一些脫貧致富的故事,覺得我們鄉的條件跟他們比較相似,所以我覺得可以試一試。當然,這也要感謝農業專家,這些具體的實施方案,都是他們提出來的。”
紀濤深有感慨的說:“同志們,報紙我們人人都看,甚至有老百姓說我們機關的工作就是天天喝茶看報紙,可是爲什麼我們看報紙就沒看出什麼名堂,蘇星暉同志就能從中看出這麼多門道呢?”
“這說明了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工作思路要更加開闊,而且不能蠻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要懂得請教專家,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農村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
“同志們,今年鄧公南巡,確定了經濟建設是我們今後主要的工作重心,我們要像蘇星暉同志一樣,膽子更大一點,步子邁得更大一點,腦子更靈活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