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5、羣衆實惠(上)
(內容提要:清城後山學習討論通過幹部提工資,這件事領導和普通幹部都十分高興。外出學習必然和參觀聯繫在一起,後山的人文景觀都讓人遐想很多。)後山學習第二天,討論的第二件事是幹部職工長工資。根據上面文件湔江堰建市後,應該參照成都的區調整幹部職工的工資。當民勞局領導鄭局長,把相關文件拿出來,擺放到遲書記面前的時候他笑了。這時候民政、勞動還沒有分成兩個局,調工資的事還是歸鄭局長的部門管。
遲書記的笑和與會同志不一樣,從他的話語中能夠聽出來。遲書記說:難怪不得縣改市你們那麼積極?原來能夠漲這麼多工資。文件隨即在參會人員中傳閱,從面前經過的時候,我也掃瞄了幾眼。這是成都市發來的,上面說新建縣級市先行一步,按成都的區套改工資。從市委書記到普通幹事,包括教師工資數量比縣的時候,要上調三分之一的樣子。我找到自己的檔位,宣傳部祕書相當於主任科員級。原工資80多元,應該調爲120多元!調資時間從建市的當年5月開始,現在是8月中旬,每月5日發工資。到9月的時候我能領工資120多元,加上補發的4個月200多元,一共300多元!
這時候分管財貿的市政府領導說,這下子財政上要緊張一段時間。遲書記接上去說:就是嘛!幹部和事業人員還有教師,全縣供養人口7000多人,一下子要多開支幾十萬元。而且還是每個月都要開支,一年要增加支出幾百萬元,財政上這口氣又要一兩年才喘得過來。聽遲書記這麼說,與會的人都開心地笑了。雖然都是市級領導,但主要責任在遲書記等幾個市領導身上。現在能夠多拿錢,遲書記和幾個市上領導感到壓力之外,其餘與會同志都是高興的。
中午喫飯的時候苟小美又和我同桌,她說王小波陳列館這裏,她還沒有仔細看過。飯後午休和她一起走一走?我說中午要睡午覺。她又生氣地說那有這麼多瞌睡?不曉得有啥子睡頭。我只好答應下午陪她一起,在這附近看一看。小美翹着好看的嘴脣,一幅不高興的樣子。我心裏想給領導們作記錄,一定得保持充沛的體力。這是項重要的工作,千萬不能走因精力不足而走神。
這天下午又是近3個小時的記錄,晚飯之後我終於有時間,和苟小美走在一起。實際上又坐一天的領導們,也分成幾撥在這裏外遊走觀看。程主任沒有出來,他可能還和遲書記商量什麼?學習的這兩天,已經有成都或省上幾個單位的人,來王小波陳列館找遲書記。主要是想在後山這裏,買地修賓館、建招待所,聽遲書記說其中有成都飛機公司的。趁此空隙那些人可能正在和遲書記、程主任等談論什麼?苟小美和我與其中之一的領導羣體走在一起。我們這羣人有10多個人,大家先在這陳列館裏參觀一圈。他們中的不少人昨天已經看過,現在又再次圍繞着走一遍。
聽領導們交談時說:前些年《四川日報》上的文章,將王小波、李順起義寫成是青神縣,那邊還修了紀念館。後來省社科院正式確立爲清城縣,當年縣址就在我們湔縣的徐渡鄉。1985年經縣委、縣政府決定,興建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9月9日破土動工,3年後1988年中建成,由四川省文化廳投資100餘萬元。陳列館爲四合院建築,兩邊配了廂房佔地約9畝多。這裏翠峯環繞,味江流水低吟;依山旁水順勢,建築巍峨古樸;紅牆綠瓦樓臺,全部爲木結構的。格調上有些象二王廟的大殿,道家的建築風格也一應俱全,全部建築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我們這裏修陳列館,青神縣那邊的紀念館就撤銷了。
陳列館主建築大殿爲明一暗二,外面看一層實際上兩層。殿堂裏塑王小波起義的羣雕像,主角是王小波和李順,四周一些男女老少的羣體。一面“均貧富”的大旗,高高地懸掛在羣體雕像的上面。這事發生在千多年前,北宋初年的農民起義。公元993年王小波在清城縣原址徐渡鄉(徐渡鄉已經撤銷合併,現爲四川湔江堰市石羊鎮,下同。)發動起義,首發地在清城後山這裏。宋史載王小波自述,他是味江河畔土鍋村人士。修陳列館選址這裏叫鍋圈巖,當代人意會可能和“土鍋村”相關。
王小波、李順起義,爲北宋初年的農民起義。公元993年王小波在清城縣發動起義,提出“均貧富”的主張從者萬餘。這也是農民第一次提出經濟要求!起義軍佔清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犧牲。李順繼爲首領次年佔成都,建大蜀政權控制四川大部,有衆達數十萬人。宋朝庭派兵鎮壓,攻陷成都;李順遇害餘部堅持戰鬥,三年後至995年失敗。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四川“旁戶”即大戶人家的奴隸,這一名稱從此很少出現。“博買務”即壟斷民間貿易的政府機構,也被迫取消羣衆少了一重剝削。
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其“均貧富”的口號雖還沒有直接觸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這個根本問題,但已經在經濟上把鬥爭矛頭,指向了不平等的封建分配製度。表明中國古代的農民階級,在反對封建剝削制度的總目標下有所進步。由前期的反對人身奴役,發展到後期的反對財產不均。這是清城縣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所作出最重要的貢獻。標誌着中國農民戰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