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臺階進廟宇的時候映紅問,上面懸掛的牌匾爲什麼是“古常道觀”?我按自己知道的告訴說,這是唐代時候的名字。這廟裏有一通唐玄宗詔書刻成的碑,現在叫唐碑是四川省級文物。原因是唐朝武則天信佛,常道觀一度被山外飛赴寺僧人,搶佔改爲和尚的寺廟。到了開元年間713-741年唐玄宗信道,皇帝知道這件事後手敕詔書。令觀歸道家,寺依山外舊所,廟中現存有唐玄宗手詔碑。當然映紅又說是不是啊?!
接下來我憑藉曾經看過的的導遊圖,照本宣科講解清城山簡介。清城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東漢順帝漢安二年143年,“天師”張陵來到清城山結茅傳道。清城山遂成爲道教的發祥地之一,被道教列爲“第五洞天”。清城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爲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十多座道教宮觀。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清城山最主要的道觀,1983年被確定爲全國重點道教宮觀。這裏的主要建築有三清大殿、黃帝祠、三皇殿、天師樓等,共有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
天師洞附近景色幽麗,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3塊,如今石上仍刻有“降魔”兩字。三島石旁洗心池邊,泉水環流濃廕庇天。沿着石隙所鑿石階,拾級而下可至海棠溪邊。這裏澗深壁陡、藤蘿垂掛、無比幽靜。海棠溪往下流經天然圖畫處,再流過響水洞水庫從太平場出山。天師洞後門外不遠有擲筆槽,這是個60多米深的幽谷。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故景色奇幽。但這裏過去的當家易辛瑩大師曾說,是遠古時候地震造就的。
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現在的宮觀是清康熙年間恢復重建的。洞門內左側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樹齡已達1800多年。天師洞前後古木繁多,還有其它銀杏、歧棕、古棕、古桂、仙人松、公孫桔等……。三清大殿外面木板樓壁上題詞:龍虎發基,指這裏是道家的發源地,而道家能降龍伏虎;被灑甘露,說的是這裏得到觀音菩薩,即神仙的關照;神仙都會,意思是天上諸神都在此處聚會。這也是宋代以來,人們對湔江堰、清城山的讚美。
劇組的人也都認真聽着!陳步對映紅也對我說,喫完飯不忙拍片,把這裏先瀏覽一遍。15分鐘的片子容量有限,拍多了也無法用進去映紅表示同意。管理局的老徐在山門處迎着我們,他說已經叫廚房安排兩桌飯菜。只能在新建的大食堂用餐,專門接待貴賓的西客堂今天有接待任務。映紅說只要有飯菜就行!我們大家跟着老徐,那些抬滑桿的山民,抬人的空出來走到另一邊去。抬東西的將劇組的箱子,抬到我們喫飯地點。我們這羣人走過一段長長的下行梯步,來到新修的齋堂。看到這鋼筋水泥仿古建築,映紅和陳步都說,這可能是省委楊書記撥款修建的?我回答說應該是。抬杆人連同滑桿箱子,一塊兒放在食堂地面後離開。看着那些散去的山裏人,我心中有些異樣的感覺,老徐說別擔心他們找得到飯喫!
這時已經接近下午1時,遊客們喫完飯大多離開。餐廳裏進餐的人少,我們這兩桌人顯得很特別。滿桌的肉菜還算豐盛,道家的清城4絕“白果燉雞、老臘肉、老泡菜、洞天乳酒”都備齊了。“洞天乳酒”瓶子外形,象童話故事中的寶葫蘆,兩個孩子首先高興。小虎、小燕都要去拿在手中把玩,胖阿姨不準兩人動!說摔壞了要賠償。兩人只好伸着舌頭將手縮回。映紅叫劇組的人喫飯,我和老徐還有苟小美母子,這十多個人自然圍坐在兩張桌子四周。映紅又下令不準喝酒,這回整個劇組人都有些於心不甘的樣子。
老徐看出大家的心思,他拿起一隻葫蘆形瓶子,指着上面的詩句講解一番。他說這是首杜甫詩:《謝嚴中丞送清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雲,氣味濃香幸見分。
嗚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