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說寫到這裏不得不說是第二年,即1989年動亂過後清查。也不知怎麼回事?這車管所裏好些人,都因經濟問題觸犯法律,成都的報刊還有名有姓地報道過。還說煙警官被判幾年,那位姓楊的副所長自己走上不歸路?我懷念是因爲他對我和苟小美友好。筆者想說的是權力如果沒有限制,一定全成爲雙刃劍!既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中共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既能有效限制權力,也能保護掌權者個人。越來越健全的法制,正在對權力進行約束。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亮出依法治國的旗幟……。
到現在爲止這輛蘇聯製造拉達203轎車,能夠交宣傳部正常使用了。加上送禮、請客輔導站4萬元之外,差不多又花費幾百上1000元,這還不算其中的辛酸。至今回顧仍有慘不忍睹的味道和感受!我權衡自己也算是個文化人,古人有“文人經商輸得精光”之說。整個買車過程中,如果聽運輸二公司的,將會節約6千元錢,我個人包括苟小美,都不會那麼累甚至低三下四。如果聽省物資局程女士的去武漢提車,一是能買輛好點的車;二是如果購車6.6萬元、接車4千元,還能節約上萬元錢。凡此種種事後經驗總結,都說明文化人經商真的有問題!在後來的一系列類似活動中,我幾乎又犯同樣的錯誤。這裏的好處是如果沒有上述經歷,這篇小說還不知道怎麼寫?
這裏的問題是也許閱者要問,那時候黨和政府的機關,爲什麼辦事那麼難?歷史地看中共黨和政府的機關,其作風來源有如下幾條渠道。一是長期革命戰爭形成的,那真是和人民羣衆血肉相連、生死相依、互爲因果。二是舊社會繼承下來的。聽剛解放時到機關工作的人說,得向舊政府留守人員學習,不然有些事情根本不知道怎麼辦?三是公有制必須互相監督,不然其中有人會化公爲私。文革前在黨的爲人民服務宗旨統帥下,機關作風總的和社會相適應。但長期不重視經濟發展,積累起來的問題終於導致文革發生。1984年6月9日,鄧小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曾講:“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後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方面有某種忽略。”
文革期間爲人民服務口號化,許多兢兢業業工作的老同志,都被打、被鬥、被迫害。可以說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被文革的胡作非爲掏空了。剩下的階級鬥爭爲綱,一是胡亂鬥一通,二是容易爲行爲不端的人利用,三是影響到青年一代。改革開放後經濟因素滲進來,各行各業都逐漸充滿生氣。市場經濟的核心爲利益,方法是等價交換!當時在宣傳上再三強調,各行各業都能夠等價交換,但黨委和政府機關不能搞等價交換。不過市場經濟的影響必然要滲透進來,人們包括幹企業的家們,對某些機關部門有了感覺。好象關卡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難辦;甚至幹了工程後,收錢越來越困難。
當代社會學認爲階級消滅後階層還存在,現代人分爲十個階層:每一梯隊“三掌”,即即掌權、掌錢、掌文化的人。第二梯隊爲“三有”,即有飯碗(國家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人員);有技能(即白領階層);有產業(各式各樣的老闆們)。第三梯隊爲“三幹”,即打工的、種田的、上學讀書的。最後一個收容隊,即喫低保、社保的羣體。前兩個梯隊6個階層的人,都有先富起來的。第三個梯隊即幹活的人,日子越來越好。最後第10梯隊的人,也要體面地活下去。
解決黨委和政府某些機關單位部門人員,搞等價交換這一問題。應該法制、道德和黨的宗旨教育,三管齊下一起上。法制制約腐敗,道德防止腐敗,黨的宗旨不容許腐敗。長期堅持下去,讓社會的正能量越發宏大起來,把腐敗壓低到最小限度。總之寄希望於改革開放!
購車這件事結束不久,在林女士的策劃下,宣傳部和市紀委又查過買車的經費支出。8萬元的正式收據,已經在市委總務室入賬,我手上還有隨貨同行的底單。這底單和報銷收據一致,專門給辦事人保留備查的。我交出來請他們去省物資局查賬?但紀委和宣傳部的人都不去,包括林女士也不願意去。劉部長最後說事情都辦了,他已經在收據上簽字報銷;對方又是省上的單位,可能沒有什麼查頭。其他的人不再說什麼,這件事情纔到此止步。但林女士仍然在下面散佈,說某祕書假借買車喫肥了!
當年我是這樣想的,林女士不放心我手有些財權。但是這權力如果交給她,那才更加不讓人放心。後來她只是在湔江堰的某鎮,當過分管經濟的副鎮長。居然有千萬以上的身家(包括漲價因素)!這龐大的家產決不是,她自己經商辦企業掙的。前面說了不知爲什麼?我這個小祕書反覆有人查,林女士那樣的大蟲卻沒有人和部門去查。(文廟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