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4、走出去看看(下)
(內容提要:深圳包括廣東人不搞爭論,他們象牛一樣任勞任怨,儘自己的力量朝前邁進。)許多人都知道深圳有一座“拓荒牛”的雕像,最初的報刊露面就是這名字。而且深圳人將其看作是改革開拓者的形象,是深圳創業精神的象徵。那座牛的雕像現在深南大道深圳市委大門前,當年在市委裏面辦公樓前。
拓荒牛一改平日裏見到牛的溫順形象,那是明知前路崎嶇坎坷、荊棘遍地、也要犄角向上奮力地往前頂。牛的造型背脊高聳、四肢奮蹄、埋頭苦幹,竭盡全力拔出千年窮根的樣子。拓荒牛形象地揭示了,當年深圳人不畏艱難困苦,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幾十年過去拓荒牛的精神、氣勢依然沒變,改變的卻是滄海桑田。深圳從一個不足3萬人的小場鎮,快速崛起成爲擁有1400萬人口現代化大都市。經濟總量緊追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在全國城市排名第四。全中國近1%的人都在這裏,人們還生活得很好!
現在看在高樓林立的深圳,其市委大樓竟是那麼不起眼的,僅一座四五層樓高的樓房。若不是門口有士兵在守衛,你絕對不會想到,這裏是經濟排名全國第四的市委大樓。有評論說廣東、香港、深圳、澳門,四處地方的經濟總量,合起來差不多等於俄羅斯全國。
但是在當年我們親眼所見,“拓荒牛”被人指責,不得不改名“儒子牛”。這座造價200多萬元的辦公樓,也被人指責花錢太多?西方有人動輒說中國缺少民主,實際上我們的民主比任何地方都多。因爲在中國無論是誰、無論幹什麼事、無論什麼時候,總有人站出來指責一番。實際上習慣於指責的人,自己可能什麼也不會幹。在現行體制下任何行業,都有些只混事不幹事的人。他們指責別人的目的,只不過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已!
應該這樣認爲:“孺子牛”、“拓荒牛”爲同一矛盾體的兩個方面。如果講服務應該是前者,但當時的主要是矛盾是開拓。試問當年深圳的黨組織、幹部和羣衆,如果真的只是儒子牛而不是拓荒牛。特區能夠按小平同志的希望,殺出一條血路來麼?下面的章節是《三過中英街》裏面的,現剪輯如下供閱者欣賞:
1986年去深圳“我們旅行團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去看望深圳的華西建築公司。這家成都的公司,在深圳打拼爲四川掙回不少錢,有領導要求我們去深圳時看望他們。”
“在一處有幾幢6層、5層樓房的地方,我們見到了華西建築公司的老總,一個30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他見到我們這些從家鄉來的,又是成都市委宣傳部的人。心情十分高興當即吩咐伙房廚師,爲我們準備了一頓正宗的川萊午餐。還拿出了幾瓶從四川帶來的,《瀘州特曲》陪我們好好喝了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