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醉青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陸老結過賬之後,段玉衡與陳喆便跟着陸老離開了瑞霖茶莊,然後三人在潘家園附近的一個麪館,簡單地喫了一頓炸醬麪,最後,還是由陳喆開車,在陸老的指路之下,來到了內城的一個衚衕之內。
因爲陸老所住的衚衕,道路非常狹窄,因此,陳喆也只能將自己的車停在了衚衕外面的一個路邊停車位上,跟着陸老,步行走進了衚衕裏。
“衚衕”,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所以,京城的衚衕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京城歷史的面貌,屬於京城獨有的一種標誌性建築羣體。
段玉衡與陳喆跟隨着陸老的步伐,在衚衕裏左拐右拐,最後來到了一座極具復古風格的院子面前。
“嚯!陸老,您別告訴我這就是你家啊!”
段玉衡對於京城內城裏的這些院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或者說是瞭解,但是作爲土生土長的京城本地人的陳喆,卻是知道,能夠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內城裏,擁有這樣一座院落,是何等地富貴。
自元代正式建都京城,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裏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的衚衕,衚衕與衚衕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爲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爲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宅,京城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即由此開始。
而已觀四合院之由來,便可思起之富貴。
簡單點來解釋的話,就是說,這些位於京城內城裏的四合院,在始建之初,便是供給那些來京城當官的官員及其家眷,以及大富貴的商賈及其家眷居住所用的。
這樣的院落,在新中國建國之初,曾一度被國家徵用,利用這些四合院佔地大,房間多,四合而避外者窺的優勢,在這四合院裏建立行政機構,進行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