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楊烈經過挨家走訪和實地觀察,對於山楊村現在乃至以後的污水解決方案,有了通盤考慮。用一句高大上的話來說,就是實現污水的分級處理。
各家各戶的茅坑還要不要,答案是當然要,必須要!但茅坑都要改造,不能露天敞着口子,得弄成密封的化糞池,不要讓人看到各種排泄物,家畜屍體和死老鼠漂在糞坑裏的噁心樣子!
化糞池的容積有限,所以只能是人畜的糞便尿液才能入池,最後轉化成沼氣和農家肥。至於洗衣、洗澡、洗菜做飯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則通過地下排水溝,引到村子下游的小湖裏面去。
現在村裏沒有錢,也只能看着小湖裏污水在經過初步沉澱之後,再通過河溝流出山外,流進大青河。等以後村裏有錢了,就可以對小湖進行淨化處理,將污染降下來,對湖水進行循環利用。
修建沼氣池和化糞池需要花錢,而且對於貧窮的山村住戶而言,還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村民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楊烈沒有權力強行逼迫村民修建沼氣池和化糞池,但他可以用經濟補償的方式誘導村民往自己想要看到的局面上走。
楊烈提出,凡是願意改建自家廁所的村戶,村裏的建設基金在今年年底分紅的時候,獎勵500元現金。別看這500元數目不大,但要想到劉朋一家以退出基金會爲要挾,最終也只拿到了528塊錢!所以,楊烈的這個獎勵措施一出臺,馬上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村支書林興華看着楊烈在村裏“大興土木”,卻也沒有權力干涉,因爲楊烈沒讓村委會掏一分錢,他這個村支書可以管楊烈的理論學習,可以管楊烈的思想彙報,但就是不能干涉楊烈的日常工作。
楊烈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給林興華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小小的山楊村裏,有兩個大學生村幹部,誰幹的好,誰幹的孬,羣衆心裏可是有桿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