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爲了能夠喫上醬牛肉、喝上冰鎮啤酒,穿上黃膠鞋,各村的民兵們也真是蠻拼的。有的晚上喫飯之後偷偷先把第二天要運的沙袋裝好;有的合理計算每天裝沙袋、運沙袋和壘沙袋的用工數量,確保在規定時間內裝多少就能運多少……
爲了保持這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氣氛,張廷又想出了其他名頭的獎勵,比如對那些始終無法拿到流動紅旗但每天壘沙袋數量增加明顯的民兵連,頒發進步獎流動紅旗,同時也發獎品進行鼓勵;對那些人員在位率保持不變,開小差少的民兵連頒發組織獎流動紅旗,同時也發一份獎品。
這麼弄下來之後,各村的民兵連或多或少都能領到一兩次的獎品,嚐到甜頭,於是大傢伙的幹勁就更足了。
作爲秦陽鎮民兵營中的一部分,龍嶺民兵連自然也參加了這次的集訓,而且經常拿到全縣前三名的流動紅旗。這是山楊村在徵得縣裏同意之後,首次對外亮出“龍嶺”這個身份。爲了讓人印象深刻,龍嶺民兵連的參訓人員每人身上穿的迷彩服上面都在前胸和後背的位置上印着龍嶺民兵連五個橘黃色的熒光字。
楊烈作爲民兵連長,雖然沒有參加這次的集訓,而民兵連的精銳骨幹大多數也在協助鄉武裝部進行後勤方面的運輸保障,但這並不影響民兵連在全鄉民兵甚至是全縣民兵中的聲望。
不過是扛個沙袋而已,這比當初全鄉民兵集訓時各種射擊訓練可要簡單多了,只要捨得用力氣,誰來都能幹。楊烈精挑細選出來的那十來個民兵骨幹,可是當成後備幹部來培養使用的,他都要求人家讀《矛盾論》和《辯證法》了,如果都栓在河堤上扛沙袋,確實有些大材小用。
再說了,保障好全縣近萬民兵的集訓,貌似比扛沙袋還要困難吧?如果不是楊烈培養出來的這些忠誠可靠的骨幹,花了楊烈近千萬從各地緊急購買來的物資,能否保質保量的運到河堤上,真的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楊烈回到秦陽鎮上,抽空去河堤上慰問了本村的民兵,也跟着大夥一起扛了兩天的沙袋,不過他的這番舉動可不是爲了作秀,而是爲了真實的體驗和了解抗洪的具體辦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