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的菸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9年1月中旬,在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天主堂街(四川南路)相交的法租界一棟建築的房間裏,一個大約20歲左右的年輕人正在埋頭對着手中的稿件認真的校對。
這個年輕人是來到上海才三天的陳伯康,他現在是在《大美晚報》上班。這份工作是通過內線的人給安排的,具體是誰,陳伯康並不清楚。
對於《大美晚報》的情況,陳伯康上班後有過了解。這家報紙是旗幟鮮明的表達抗日立場。正因爲報館對抗日的態度明確,旗幟鮮明,使汪精衛非常惱火,想對該報館採取措施,可該報館在英法的租界內,不在其管轄範圍,無法採用正面手段,便依靠流氓漢奸特務的威逼恐嚇,但大美晚報依舊沒有屈服。
在這家報館裏工作,陳伯康感到還是挺不錯的,至少不用去考慮除了反抗日寇以外的事情,不像在學校的時候整個人神經兮兮的,對什麼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戒備,就怕出了一點錯,又被人打了報告,現在反倒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了不少。
陳伯康來上海的事可是一波三折,本來戴笠想讓他跟着自己在祕書處工作,可在那天晚上兩人交談後,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讓他先到下面鍛鍊一下,過段時間再調回來。
戴笠在調派他的時候,發現陳伯康成長的環境限制了能安排的工作,本來能調派的地方不多,無非就是北方的北平、天津,南方的上海、南京。戴笠又在學校其他教官處具體的瞭解了他的情況後,最後拍板讓他到上海去。
在出發前,戴笠又派人跟他交代,到上海後等候領導的通知,服從領導的安排,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要給他丟臉。
陳伯康興致勃勃的踏上了前往上海的道路,先是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坐船到上海,沒想到在船上得到消息,汪精衛在河內發了‘豔電’宣揚投降。這讓陳伯康氣憤難耐,怒火上頭,想着到上海後,一旦汪精衛回到國內,一定要尋找機會除掉這個漢奸。
現在工作的問題解決了,生活就穩定了,至少他不會爲了衣食問題而擔憂。但是,讓陳伯康沒想到的是,到上海三天了,區長以及其他上級領導並沒有派人給自己安排任務,更別說接見自己了,這讓他有些不明所以了。
陳伯康很明白做他們這行,都是單線聯繫,不會牽扯到其他人,所以他不知道自己上面的人是誰,也不知道直接領導自己的是誰。可爲什麼還沒有安排自己的工作,難道自己的上級認爲自己不可用,或者不知道該怎麼安置,這才把自己暫時安放在這裏,可也總不能一直在這家報館待著不展開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