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給爸掃墓 (第6/6頁)
十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說我?”lisa肯定以爲我在說她了,馬上態度高傲了起來。
“不是說你,激動什麼呀,我說城裏人,是大範圍。”lisa沒說話,接下來的一路她在看風景啥的,反正沉默了這讓我反而感覺有點不習慣。
很快的我們到了目的地,這裏遊人很多,也算是一知名的旅遊景點,看着一對對的情侶恩愛的在茉莉香山前合照的片段,lisa的思緒有點不妥,她在想着什麼,但她很快回過狀態,先是凝望了一遍山野,然後往着走,我跟着上前,這裏漫山全是茉莉香,青山蒼翠路迢迢,青枝綠葉帶新彩。滿眼望去,兩邊的植被正值青發育期,撥苔吐葉,帶着的嫩,生髮得異常的緊密,蓊蓊鬱鬱,隨勢起落,形豐富的層次,深碧淺綠點染一抹一抹清新的彩。其實,我對這種花不陌生而是自小相當熟悉的,只不過是多年以來視而不見,沒有引起注意。它在鄉村很平常,數量多,小時候鄉親們“刺笆籠”。由於它開的花兒香,長大了有的美其名曰“茉莉香”。
攀巖而上,即進入總面積16000平方米的碑林景區。碑林依山而修建,它融會了嶺南園林風格,採取室內置碑、露天立碑、摩崖石刻的形式進行佈局、擺置碑刻近300塊,收集了部分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茉莉香山的詩詞、書法佳作。
“茉莉香山賦”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塊碑,重約4噸,它的詩詞作者是明代的黃佐,主要內容描述了茉莉香山一年四季美麗怡人的景色。“歷史人物浮雕圖”中雕刻着鄭安期、呂洞賓、蘇東坡、屈大均、張維屏等千百年前曾經在茉莉香山留下足跡的19位古人圖像。
南雅堂始建於清朝,是當時張維屏等嶺南三大才子所建,用作書社,現在所看到的“南雅堂”以室內置碑爲主,堂中的詩刻是謝靈運、杜審言、劉禹錫、韓愈、李商隱及蘇軾等一代名家之作。仙墨軒收藏占人墨跡最多,明清時期,嶺南詩人先後在茉莉香山結社,主要有南園詩社、越山詩社、後南園詩社等,聚集了梁佩蘭、陳邦彥等恃人。這裏保存着明代嶺南書法名家陳獻章的墨跡傳刻《應試後作》,草體書法,字體剛健有力而又飄逸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