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涇渭市委不失時機地推出“涇渭大講堂”,花綻董事局主席華如松成爲第一個演講的專家,做了題爲《電腦與信息化革命》的專題報告。華如松知識淵博,口才很好,富於煽動性。
華如鬆口如懸河地演講說:信息技術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就存在,並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革前進。我們大家都知道,語言、文字是人類傳達信息的初步方式,涇渭市是周秦京畿重地,人們對烽火臺也不陌生,烽火臺就是古代遠距離傳達信息的最簡單手段。東漢紙張與後來印刷術的出現,使信息流通範圍大大擴展。19世紀中期以後,工業革命的深入,人類學會利用電和電磁波以來,信息技術的變革大大加快。電報、電話、收音機、電視機的發明使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快速而有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發明,數字通信、衛星通信的發展形成了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使人類利用信息的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具體講,人類不僅能在全球任何兩個有相應設施的地點之間準確地交換信息,還可利用機器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存儲信息。機器開始取代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擴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維、神經和感官的功能,使人們可以從事更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人類五次信息革命分別是,第一次:語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創造;第三次:印刷術的發明;第四次:電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第五次: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結合。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革命。由於信息生產、處理手段的高度發展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的變革,以互聯網於全球化普及爲重要標誌,被視爲第五次工業革命。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種高速度多媒體傳輸系統,能在全球甚至更大的範圍內傳輸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信息。它是由美國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即數字化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用以將政府機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和家庭的計算機聯網組成的系統。一些國家和公司還提出利用衛星架設“空中信息高速公路”的設想。
信息技術革命不僅爲人類提供了新的生產手段,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組織管理方式的變化,還引起了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社會意識的變化,從而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也將隨之而變。例如計算機的推廣普及促進了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形成所謂“3A”革命。
華如松繼續說道:我們講的電腦就是計算機,是新時期的重要工具,21世紀不懂電腦和互聯網就是新的文盲。通俗一些說,離開電腦和互聯網,你就是聾子、瞎子、跛子。我聽到有些同志在發笑,想必是覺得老華言過其實。那麼,我問你們,海灣戰爭爲什麼美國兵不血刃,伊拉克大敗?噢,有人說了,對。就是信息技術的不對稱嘛。臺下又一陣騷動,人們竊竊私語“啊,原來信息技術如此了得”、“薩達姆看重武器裝備,忽視網絡知識,更沒有應用信息技術。”“如此,看來薩達姆完敗早已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