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五十回新市長讀史憶往昔司馬東街頭思未來
詩曰:千古一帝創偉業,秦國典籍成敗寫;不經一番寒徹骨,時代風流孰人接。
司馬東作爲中組部高級幹部的後備人選,從中央機關下派到濱海市政績卓著,上級爲了更好的歷練這個人才,給西部地區增加新鮮血液,打破保守的現狀,交流到天府省委政策研究室任主任,中央期冀他在各層級鍛鍊中增長才能,將來擔任更高級別的幹部,這是高層首長的期待。
履職研究室就是探尋東西部差距的根源,爲天府省出謀劃策。善於鑽研的司馬東,認真研讀了天府的地理環境、行政區劃、歷史文化、人口、風俗習慣、交通、經濟社會、支柱產業、發展思路等基本情況,掌握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思路,研究室工作兩年,走遍天府南北中,讓他不可思議的是緊鄰長安、曾經的第一帝王都衰落的如此快,重點做過涇渭市的成敗得失案例分析,提出振興計劃,深受省委袁書記的讚賞。
涇渭市在天府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土肥水豐涇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與國相選中此地,建設城廓,中國著名的古都與羅馬、開羅齊名,處華夏曆史文化長河的發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中原地區通往西域中亞和羅馬的要衝,成爲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歷經2000餘年,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成爲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交通非常便利,高鐵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西北最大內陸港聯接世界各地,位置十分優越,應當是西部發達地區,起碼也是經濟很不錯的市。
然而,現實大相徑庭。涇渭市對外號稱擁有能源化工、裝備製造、食品、醫藥、紡織、建材、電子等七個支柱產業,他從側面瞭解道,這些全是口頭上玩出來的數字,其實一個也撐不起來,難以成爲支柱;依然是農業大市,西部勞動力輸出大市;擁有衆多的歷史文化遺存,旅遊業卻不發達;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經濟社會卻不發達,在全省綜合排位中上,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很不協調。
司馬東明白省委、省政府派他來涇渭市的用意,深知肩負的重託。
下車伊始,司馬東一改前任們自以爲是,指點江山的慣例,沒有急於制訂自己的工作基調,而是先喫透情況,再做決定。雖然,市政府祕書長準備了一大堆資料,翻閱後覺得與自己掌握的差不多,而且,水分太大。他借來《民國重修涇渭志》,結合新近出版的《涇渭市志》對照閱讀。
司馬市長以處理公務交接和家事爲由,向唐寅德書記請了一個禮拜假,謝絕所有活動,把自己關在市政府臨時安排的帝王都飯店住房內,先粗略看了地方誌送來的新編《涇渭市志》,覺得與其他地方誌一樣文牘主義很嚴重,注重寫成績,很少提到不足和教訓,篇幅過餘冗長,沒有什麼新意,就扔到一邊。他仔細研讀《民國重修涇渭志》,這套八卷的方誌,簡潔明快,特色鮮明,詳略得當,大事件實事求是,很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