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寅德充滿信心,語調堅定地說:“秦人從遊牧的隴東山野,走向農耕文明的涇渭河盆地,定都在清水汪汪,兩岸翠綠的灃河之濱。《詩經》就是蘸着涇、渭、灃河水寫出第一句詩行;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是可圈可點。
歷代執政者繼承和發展的故秦都這塊熱土上的文化,秦王朝雖然早已做故,但是,秦人魂始終延續,是永遠不磨滅的財富。我們作爲秦都的後任者,有義務效仿歷代前賢傳承秦漢文化,把其珍貴而厚重的歷史遺產和文明成果發揚光大。涇渭市正在組織編寫全面反映秦地民俗文化叢書,不久一套全面記載涇渭歷史民俗、遺蹟、傳統、文化、法治的鉅著將與讀者見面。
我們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還要深入挖掘秦漢文化、隋唐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當前秦漢隋唐文化的深厚底蘊,繼承和發揚人類文明成果,不斷探究深刻的內涵,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央視記者拍攝技藝的確和高超,他們從西北地區最大的單塔斜拉式大橋渭城橋作爲切入點,這座橋長800米,橋面寬25米,塔高88米矗立在寬闊的涇渭河上,一湖清水倒影,傍晚伴隨着斑駁陸離的霓虹燈,美輪美奐。
鏡頭有切入道碧波盪漾,清澄見底,垂柳依依的灃河,令人充滿遐想。畫面字幕打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微風吹過,婆娑的垂柳輕輕飄動,玫瑰、月季、大麗花、牡丹、鬱金香競相綻放,四季飄香。
唐寅德的畫外音:“我們應該擯棄近代以來屈居長安附庸和小縣城,而形成的自卑心理,重拾信心,恢復秦人的包容大氣,發揚秦人的“崇德包容,尚法創新”精神,走向世界。
科學保護和開發涇渭獨有的秦漢文化資源,努力使秦漢文化在與世界各類文明的交融中,轉化爲富有時代感、充滿生命力、歷史性、具有競爭力的精神文化生產力,成爲未來長安國際化大都市最具魅力的人文歷史符號。
涇渭市要加快與長安融合的步伐,聯合長安市投巨資治理涇渭河,按照‘大水、大綠、大氣’的思路,投入巨資美化、綠化、香化河流兩岸,加大環境治理,讓水變清天變藍,把涇渭河打造成大長安的城中河,實現了涇渭河由濁變清、化廢爲利的巨大變遷,讓國際化大都市長安有一條世界知名的休閒生態的城中河。”
解說詞說道:涇渭市將恢復秦代的阿房宮、秦漢的上林苑等宏大建築和輝煌的都市,改寫長安以鐘樓爲核心的歷史,城市核心逐步西移到現代氣息濃厚、生態環境濃郁的灃渭兩岸,重現秦蘭池碧波盪漾的美景,再現河在城中流,城在水上建的美麗城市。涇渭和長安也都在這片聖土上建設,人民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