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詩的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看上去是對香爐峯的描寫,與瀑布的關係不大,但是要知道,此詩不是單純地寫“瀑布”而是寫的“望瀑布”這一動態過程,所以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輕描淡寫,其實並非閒來之筆。
它向讀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廬山上,香爐峯是在廬山西北,峯頂尖圓,終日煙雲繚繞聚散,如一個碩大的香爐,故稱爲“香爐峯”。此句也點出瞭望瀑布的具體時間。因爲在白天時分,“日照香爐”是望不到“生紫煙”的景觀的,只有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峯上時,那山間的嵐氣纔會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紫色。
雄偉的山峯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在清晨時分,冉冉騰起陣陣白霧,縹渺瀰漫於蒼天山川之間,在紅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雲霞,這第一行詩爲全詩罩上了一種浪漫的光環,從而爲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氛圍。到第二句時,詩人才把視線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遙看瀑布掛前川”,點明詩人是站在山腳之下,抬頭遠望。
一個“掛”字是靜態的動詞,如果是近在眼前,那麼就會置身於瀑布的聲響、水勢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覺了,不過那樣就會與題目中的“望”字脫節了。只有“遙看”,也就是遠遠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遠帶着跳躍,伴着水聲的瀑布纔會靜靜地“掛”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尋白練,懸掛山前,這也是詩人看到瀑布時的第一感覺。
詩歌的前兩句有一種精心安排的動靜對比,放眼望去,香爐峯的山色本無太大的變化,可是李白卻非要它動起來,所以選擇了一個“生”字,具體入微地反映了香爐峯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現的迷人色調;而那奔瀉不息的瀑布,詩人卻非要用一個“掛“字讓它安靜下來,這種打破常規的寫法,使得他筆下的這兩句詩絕不雷同於其他任何地點、任何時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屬於晴朗的早晨,遠望中的“廬山瀑布”。看似尋常的詞句,卻蘊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構思與巧妙的組織呀。
好詩!名詩!
此時衆人都還沉浸再望廬山瀑布之中,即使沒有去過廬山,卻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而馮明這首詩明明是在白澤的書房裏作的,卻彷彿真的是在廬山上作的一般,如此神人,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