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記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說,兵部尚書兼總督薊遼軍務的洪承疇駐紮在松山一帶,他本意是想打通錦州海邊通道,這樣,錦州的糧草問題就解決了。滿清最擔心洪承疇步步爲營的這種戰法,一到冬天,滿清的糧食就無法供應,特別是今年朝鮮糧食歉收,因此,滿清急於速戰。可是,崇禎皇帝也急於成功,連續發出密令,要洪承疇進攻。洪承疇沒法,只好催促八位總兵進入攻擊位置,從八月初三開始,一連三天,每天派出三千騎兵試探進攻。可是,試探的結果讓洪承疇的幾大總兵極爲氣餒,清兵的防守太頑強了,根本就沒法子攻進他們營寨半步。滿清現在陣前統兵的是多爾袞和豪格,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也就是多爾袞的侄子。本來,多爾袞準備出擊,他手中的四萬滿八旗軍戰力特強,他很有信心擊敗洪承疇擺在錦州附近的十三萬騎步兵,可是,他突然接到皇太極密令,要他堅守不出。老九說,他派出的探子也覺得奇怪,心想,皇太極爲什麼嚴令多爾袞按兵不動呢?他們潛入瀋陽大聽,原來,皇太極領兩萬滿洲精銳親自南下,要與洪承疇決戰。
聽到這裏,李來亨“啊”的一聲,皇太極親自出馬,他們的意圖很明顯了,在錦州決戰,然後伺機越過長城,進入中原,重溫金國當年統治中原的美夢。
皇太極是擊努爾哈赤之後的又一個天才領袖,自20歲走上戰場,已經近30年,東征西討,南戰北伐,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他不但戰爭閱歷豐富,更主要是他的政治抱負,他絕不是隻滿足東北的苦寒之地,他覬覦的是整個大明江山,至少,是黃河流域。
皇太極一到松山,就擦看了地形,一見大喜,洪承疇的後方竟然如此空虛,他立即召集諸王貝勒召開軍事會,定下如下對策:第一,包圍主力。明軍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峯山之間設立七個營,以騎兵駐松山東、西、北三面,合步騎兵十三萬,部署嚴整。於是,皇太極將主力部隊部署在松山與杏山間,烏欣河南山至海邊。並於錦州至海之間,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寬丈餘,包圍松山明軍,並切斷其松山、杏山之間的聯繫。
第二,前鋒打援。皇太極之作戰佈署是:圍錦打援——將原重點圍困錦州的兵力,轉移到重點打擊援錦明軍。這就由松山、錦州明軍對清軍的包圍,轉變爲清軍對明軍的反包圍,即將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大軍,包圍在松山一帶,使錦州、松山、寧遠,彼此孤立,無法互援。清軍由被動轉向主動。
第三,斷敵糧道。洪承疇統率十三萬大軍的糧道被清軍切斷。這就引起了明軍的極度恐慌。
第四,退路設伏。派精兵伏於杏山、連山、塔山及沿海諸要路。特別是在明軍退往寧遠必經之路——高橋,預設伏兵,等待退敵。
洪承疇針對皇太極的作戰部署,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洪承疇沒有采納馬紹愉“乘銳出奇擊之”、張鬥“防其抄襲我後”的用兵建議。
八月二十日,明清兩軍,列陣大戰。接戰良久,矢飛炮鳴,殺傷相當,未分勝負。皇太極先派阿濟格率軍進攻塔山,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的十二堆儲糧。其時,明軍糧食被搶奪,退路被截斷,因爲無糧秣,而氣挫勢窮。洪承疇擔心明軍步、騎兵被分割,將步騎數萬之衆,收縮在松山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