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盡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黑名單一詞,最早來源於世界著名的英國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在中世紀初這些學校規定對於犯有不端行爲的學生,將其姓名、行爲列案記錄在黑皮書上,誰的名字上了黑皮書,即使不是終生臭名昭著,也會使人在相當時間內名譽掃地,後來黑名單一詞傳入國內也都是貶義詞,但劇本黑名單卻並非如此。
所謂的'劇本黑名單',最初的創辦者叫'富蘭克林·萊納德',他曾經是環球電影公司的前期開發經理,在職業生涯中,他深受工作效率低下之苦,而他的同行也是如此,不僅是大量閱讀,而且由於很多劇本會在各大製片公司之間互相傳閱,所以這些工作相對獨立的前期開發人員,還會讀到相當程度的重複劇本。
這樣的工作耗費掉了這羣人的大量精力,但卻收效甚微,所以零五年,被大海撈針的篩選工作逼瘋的富蘭克林·萊納德,想到了一個類似'衆籌'的辦法來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
在零五年的聖誕前夕,萊納德給自己的八十名同行發出了電子郵件,請他們列舉當年看過最好的劇本,爲的只是自己在聖誕假期時有東西可以看,作爲交換,他也會向這些同行提供別人所遞交的'最佳劇本',他再從這些同行的推薦中,選擇出質量最好的尚未製作的劇本,並取名爲'黑名單'。
幾天之後,這份名單傳遍了整個好萊塢,成爲業內人士最時髦的聖誕節讀物。
'黑名單'創辦的最初五年,萊納德只是在手工統計得票數最多的劇本,並且製作成文檔目錄供圈內人傳閱。
但隨着黑名單的名聲越來越大,到一零年前後,參與評選的業內人士已經達到五百人規模,足以達標整個好萊塢的審美品位,因此非常受到業內人士的歡迎。
首先,它是由業內人士評選而出的,質量有一定的保證。
其次,整個名單不涉及商業利益,而且它不計較編劇的名氣和地位,上榜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得到六位業內人士的推薦。
再有,從黑名單建立到現在,一共經歷了十一年,在此期間,一共有九百八十七份劇本登上黑名單,其中三百一十四份劇本被拍攝成了長片,全球票房252.5億美元,劇本的拍攝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二,而與此同時,整個好萊塢的劇本製作比例只有百分之零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