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艾明抹了抹嘴,說:“生雞蛋起到了很好的冷卻作用,沒把我燙着。但味道嘛……實在不敢恭維。日料就是這樣的?沒覺得有多好喫啊。”
成昊點了點頭:“大家也動筷子吧,都說說感覺。”
衆人都嚐了一些眼前這壽喜燒,嚐了之後,所有人都覺得味道一般。
成昊說:“味道一般的原因很簡單,首先,鍋不合適。現代壽喜燒,多數是用平底不粘鍋來烹飪,而我們現在採用的是和現場那口鍋相似的鑄鐵鍋,外形古樸粗笨,不適合做壽喜燒,而對對御子柴那種用慣了高級平底不粘鍋的人來說,更是不大順手。另外,如果要做出真正的‘和風味道’,恐怕就要用到日本和牛,而現場發現的澳洲和牛,味道比日本和牛差一些,我們現在用的是超市打折的平價凍牛肉,味道恐怕會差得更多。第三,就是調料問題,剛纔說過了,壽喜燒分爲關東味道和關西味道兩種,御子柴是關西人,恐怕更習慣關西味道。而關西味道用的醬油,則是日式甜醬油。可我們在現場發現的醬油,卻是……上海產的泰康黃牌醬油。”
“這個……同樣都是醬油,味道會差很遠嗎?!我覺得上海人做菜多是甜絲絲的,這個醬油應該也是甜絲絲的吧?”
“這還真不是。”成昊拍了拍艾明的後腦勺:“別光顧喫了,給他們說說這個東西是什麼來歷。”
艾明費力地嚥下一大口吃的,開始解說:“泰康黃牌醬油,名字上帶個‘醬油’,實際上不是醬油。而是另一種調味品。這種東西的前身,被稱爲喼(jiē)汁或烏酢(cù),也被稱爲英國黑醋。它最早出現在印度地區,後來,被來自英國伍斯特的兩位藥劑師進行了改良,因此也被稱爲伍斯特沙司。這種調味品味道帶有輕微的酸辣感覺,但又非常開胃,而且清爽,與傳統醬油截然不同。伍斯特沙司後來傳入上海,被上海本地人進行了改良。到1949年,英國原版的伍斯特沙司開始退出中國市場,上海地區生產的仿製品獨霸了本地市場,名字也改成了‘上海辣醬油’,包括泰康黃牌、泰康藍牌兩種。泰康黃牌醬油的主要成分是白砂糖、鹽、洋蔥、幹辣椒、番茄醬、黃芥子、橘皮、玉竹、梔子、水等。”
成昊說:“聽到了吧?這東西根本不是醬油,而是別的東西。這鍋壽喜燒裏也加入了同樣的辣醬油,所以味道古怪。御子柴京岡不懂中文,上海辣醬油的瓶子上帶有‘醬油’字樣,他就估計這是和醬油差不多的東西,就匆匆加了進去,但加入之後,就讓這鍋東西變得不倫不類了。”
劉水點了點頭:“照這麼一來,壽喜燒難喫的原因也就找到了。不過,對方會因爲壽喜燒難喫而殺掉御子柴嗎?”
成昊搖頭:“我不敢肯定,這只是假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