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長征同志原名孫子良。十四歲就跟着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於是就改名叫長征。
孫子良出生在西江省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父兄靠給地主種田、扛長工養活全家,生活極其困苦。年幼的孫子良,因家裏無力供他上學,六歲就上山砍柴,下地幹活,九歲就給地主放牛;飽受飢寒和人間之苦。地主不勞而獲並享榮華富貴,窮人整年勞動還是挨餓受凍,這種社會現實使幼小的孫子良十分憎恨黑暗的舊世界。
1930年初,中共黨員方誌敏、邵式平、黃道、吳先民等,在農民運動的基礎上,發動領導了贛東北戈農民暴動。他們制定了鬥爭綱領,建立了農民武裝,打擊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鬥爭搞得熱火朝天。
年幼的孫子良看到希望,他跟隨吳先民的部隊東奔西走,並當上司號員。他積極做好領導交給的每項工作,在鬥爭中受到了教育和鍛鍊,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
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臨時中央,下令紅十軍調離贛閩浙革命根據地,南下併入中央紅軍。孫子良跟隨紅十軍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不久他被分配到羅炳輝軍團長的紅九軍團,並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後,孫子良被派到延安“抗大”學習。這時他年僅十八歲,但已是我軍身經百戰的優秀戰士,經過“紅大”、“抗大”的學習和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鍛鍊,思想理論水平和軍事指揮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人民奮起抗戰。中共西山省委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決定以本省黨員爲骨幹,廣泛發動羣衆,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並部署了開展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但搞武裝起義,最缺乏的是會帶兵打仗的軍事幹部,省委便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央請求派一批紅軍幹部和抗大學員來西山領導抗日武裝起義。10月,孫子良等一批紅軍幹部從延安被派往西山省。
孫子良等長途跋涉,化裝來到西山,與省委取得了聯繫,當時堂邑縣黨組織動員了一支抗日武裝,任命孫子良爲支隊長。孫子良率領新成立的第一支隊在堂邑城東一帶農村活動,動員人槍,擴大隊伍,很快發展到六七十人。孫子良還用黨的統戰政策和紅軍的治軍原則教育訓練部隊,使這支游擊隊的軍政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後來,這支部隊被編爲西山抗日遊擊第十支隊,成爲我黨領導的一支骨幹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