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明說:“如果這裏面有一個感人故事,我的激情是一定要有的。”曹文軒說:“記者的嗅覺就是靈敏,這裏面還真是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吶。這座大橋原來的名子叫大梁山一號大橋,名子是龍長市委於書記親自起得,可是就在一號大橋開工典禮的那一天,山裏來了許多羣衆,他們個個身上揹着個揹筐,但大部分是一些山貨,說是送過來慰問大橋的建設者,可是有一個羣衆卻背來了一揹筐錢,他說:他家裏種了幾棵石榴樹,從二十年前省裏打算修公路那一天起,他就把每年賣石榴的錢全部攢起來,天天盼着修大梁山公路,他一天天地盼下去,黑髮人盼成了白髮人,終於盼到修大梁山公路的這一天,他把二十年來買得石榴錢全部放到一個揹筐裏,走了一天一夜,趕到典禮現場,把錢親自交到於書記手裏,當時在場的人都很感動,於書記緊緊地握住他那長滿老蠶的手問他叫什麼名子,他回答姓劉就走了。
於書記眼含熱淚地送走了這位老漢,當場宣佈,爲了讓後人能記住這位老人的義舉,一號大橋改名爲劉公大橋。”
記者魏明迫不極待地問:“這位老人到底叫什麼名子,他住在那裏,我一定要去採訪他。”曹文軒說:“這位老人名子叫劉抗日,是一名烈士後代,住在大梁山南部一個叫柳條峪的小山村,不久以前於書記到那裏去看過他。”魏明說太感動人啦,文章的名子我已經想好了。”
記者張蘋說:“讓我來猜一猜,你這篇文章的名子肯定是叫“大梁山激情”。魏明搖了搖頭說:“不能再叫激情了,應該叫來自大梁山的震憾。”
馮小剛說:“這個名子好,這個名子有力量,更加鼓舞人,催人奮進。”
豐田中巴又往前走了不遠就來到了榆樹村,年輕的村支書趙樂陶站在村頭迎接記者考察團一行。趙樂陶把記者們引領進村委寬敞明亮的會議接待室,工作人員爲遠道而來的客人沏上大梁山獨有的山茶,馮小剛喝了一口說:“這山茶的味道很獨特,即有龍井茶的色澤,又有大紅袍的淳厚,還有黃山毛峯的韻味,好茶好茶。”
趙樂陶說:“我們的大梁山茶早在清朝年間就有種植記載,只是由於交通不暢,運輸困難,而沒有形成規模種植。公路通萬事興,我們根據市委於書記的指示,準備開發萬畝茶園,大規模種植大梁山茶,我們相信大梁山茶一定能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馮小剛說:“趙書記,你們除了茶以外,還有什麼特色產業?”趙樂陶說:“我們村有一百五十六戶村民,其中有一百一十六戶搞養植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去年的人均收入是三萬五千元,名列龍長市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