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謙虛地說:“我從六十年代就幹採煤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八十年代我當時任隆隆煤業採煤一區三隊隊長,那個時候大家也沒有什麼私心雜念,就是知道打連勤,獻休班,爲國家多出炭,支援四化建設,一九八0年,我們國家剛剛恢復了經濟建設,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煤炭,每天等着運煤的車輛排出幾公里長。大慶油田的全國勞模王進喜有句口號叫做:寧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我們煤礦工人也一樣,寧可自己少活個十年八年,也要出好煤,多出煤。當年,我帶領着大夥,喫住在井下,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月月創高產,我當年被評爲全國煤炭戰線的勞動模範,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勞模大會,還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是我一輩子的光榮。
我有時也在想,人啊一輩子轉眼就過去,一生究竟圖個啥呀,我認爲:錢多多花,錢少少花,健康就好;力多多幹,力少少幹,肯幹就好。”
浩森聽後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說:“老同志,你說得太好啦!我爲有你這樣的礦工而驕傲。我省是全國的煤炭大省,是煤炭成就了我們西山省的經濟,沒有煤礦也就沒有我們西山的今天,我們全省有一百多萬象老哥這樣的煤礦工人,你們戰天鬥地,不怕犧牲,在艱苦的環境中無怨無悔地工作了一輩子。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是百廢待興,煤炭戰線作爲我省的工業支柱,爲我省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和稅收,爲後來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的國家正是因爲有了像你們這樣一批一批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工人隊伍,我們國家的經濟才一步步地發展起來,時代不能忘記你們,國家不能忘記你們,老同志你要好好保重身體,以後我還會來看你。”
老職工激動地流着眼淚把他送出家門口,這時一名記者跑上前去,搶拍了一組鏡頭。
他走出老人的家,轉過頭來慍怒地對身旁的省經信委主任、省國資委主任和省電視臺臺長說:“一年下來我都接待幾十批各個行業上訪的職工,可是從沒接待過煤礦上訪職工,我很好奇,今天我感受很深。
六七十年代,特別是煤炭等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就是這樣‘先生產、後生活’,無怨無悔地爲國家建設無私奉獻。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居住條件卻沒有什麼改觀。土石房、磚木房,連同日僞時期的勞工房、簡易房,一直與礦工們相依相伴:
屋裏小半間,頭頂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覺肩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