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情就是這樣,連同草薙菅在內的所有專家都變成了植物人,包括那隨隊的攝影師。特戰隊員在洞外擔任警戒,數小時之後才察覺情況不妙,闖進來之後,對現場的怪狀束手無策,只能帶着這些人狼狽離開。看過這紀錄片之後,我確信草薙菅博士對莫高窟壁畫有了獨特的見解,但以這種結果草草收場,卻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那人繼續解說。
“請重放一遍。”我說。
“好,希望你能有所發現。”那人說。
紀錄片第二次播放時,我不再注意畫面中的其他人,只關注草薙菅。
大戰之後,他焦急地檢查木箱裏的儀器,曾左手舉着鑽頭、右手拎着鑽桿,欣喜地連連揮動。大略估計,鑽頭、鑽桿組合完成後的長度在一米左右,上下誤差不超過十厘米。
在莫高窟112窟裏,鑽頭抵住壁畫的右下角時,我第二次估計鑽尖至鑽桿尾部的長度,差不多也是一米。
二戰時期,每一樣機械工具都會按照“物盡其用”的原則來設計,不會留太多富餘量。也就是說,該鑽機的有效行程設計爲一米,則草薙菅的計劃就是在石壁上鑽一個一米深的洞。那麼,他一定是認爲莫高窟的祕密就藏在壁畫後面的一米之處。
這種猜測雖然並不科學,但我相信自己的第六感,更相信天下大道,殊途同歸,在某件祕事上,所有智者的思維路徑都會指向同一個點。
那麼,現代化的鑽探技術如此發達,不要說是在石壁上鑽一個一米深的孔了,就算在112窟中挖一個一米深的大洞,都不是難事,至少地鐵建設系統中的“盾級掘進機”就能輕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