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的心聲沉默了,因爲這是實情。
即使全力以赴,我也未必能順利阻擊“煉蠱師之矛”。
良久,我的心聲纔再次響起:“左豐收已經是江湖大鱷,如果等他獲得了敦煌天機再行阻擊,只怕爲時已晚。在我看來,就算敦煌天機永沉大海,也比落入左豐收的囊中更合適。”
那聲音哂笑起來:“是啊是啊,那樣肯定安全,但你追尋的目標呢?是不是百年之後空留遺恨?沒有人找到敦煌天機,戰鬥紛爭、江湖殺戮就永遠不會停息。左豐收死了,還有第二個、第二十個左豐收站起來,生生殺殺,無休無止。爲什麼不趁着現在爲敦煌天機劃上一個句號呢?風險越大,利潤越大,這是不變的商業規則。”
我重重地抹了把臉,沒有容許“心聲”第二次發表意見。
這是在112窟裏,要解決困惑,還是得從壁畫中尋找答案。
我走向反彈琵琶圖,凝視着反彈琵琶圖的舞姬。
從繪畫藝術分析,女相與身段有着隋唐時略顯浮誇失真的人像風格,但她彈奏琵琶的那隻手卻是十分寫實,修長、圓潤、靈巧而勻稱,與現代繪畫中的手指技法相似。
百年以來,很多音樂家都提出過“恢復反彈琵琶樂曲”的想法,都想根據舞姬手指接觸琵琶絲絃的位置確定其音符,然後藉此譜寫出一首琵琶界的傳世佳作來。
可惜的是,僅憑一兩個音符就構思出整首曲子,實在是難上加難。到了最後,不同國籍、不同門類的音樂家所創作出來的曲子千差萬別,從重金屬到抒情曲,從交響樂到民樂小調,根本就沒有一點點共性。於是,音樂家們的這種想法徹底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