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好義進兵至獨頭嶺,會合當地民兵夾攻金軍,金軍大敗。宋兵七日到西和,所向無敵,金將完顏欽逃走。李好義整軍入城,軍民歡呼,又請乘勝進取秦隴,以牽制侵淮的金軍。取代吳曦爲四川宣撫副使的安丙不許,令士氣大受挫折,大散關又被金兵奪去。
安丙不許將士乘勝北伐,卻在宋軍內部自相殘殺,因其與孫忠銳不和,命楊巨源伏兵殺孫忠銳。吳曦原部將王喜指使黨羽劉昌國在酒中放毒藥,害死李好義。安丙又誣指楊巨源謀亂,把他下獄害死,假說是自盡,報給朝廷。抗金將士,無不憤慨。
這時的金朝,正如辛棄疾所判斷的,處在“必亂必亡”的前夕。只是由於南宋朝廷出了叛徒和高官忙着內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
自從大宋遷都臨安,北面的金國這些年實際上也是日暮西下。金人的騎兵墮落腐化,也就是比宋兵略好一點。金人已經無力再戰,卻仗着餘威對大宋威脅勒索。
無奈南宋朝廷早就被金人打怕了,只一味求和。
有詩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只要臨安還在,只要還能繼續剝削百姓,過他們紙醉金迷的日子,這些人又怎麼會在意下層將士和百姓的訴求。
每年歲幣整車往北面送,自己的軍隊卻軍需匱乏,韓侂冑不得不傾盡家財填補軍需,才得以穩定軍心。
開禧三年九月,金人要求以長江爲界,宋對大金稱臣。斬殺北伐將領韓侂冑等人獻上首級,並增加歲幣,出犒師銀,方可議和。
寧宗不允,招募新兵,並啓用了投閒置散的辛棄疾。沒想到聖旨方下,已經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卻一病而亡。繼後楊氏與權臣史彌遠矯昭殺死韓侂冑,向金人獻出韓侂冑人頭求和,簽訂了《嘉定和議》,就是所謂的“函首安邊”。
時有太學生作詩云:自古和戎有大權,未聞函首可安邊。生靈肝腦空塗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錯已誅終叛漢,於期未遣尚存燕。廟堂自謂萬全策,卻恐防邊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