姀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思娣回家全靠步行,山路難走,少則四個小時,多則五個多小時,若是趕上下雨天,山上路滑,耗上一整天也是常有的事兒。
徐思娣的家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上山前需要渡過一條又寬又長的大河,大河上沒有任何橋樑,只有一排半米寬的石頭樁子,石樁蜿蜒而去,一共要越過幾十個石頭樁子才能過河,旱季倒還好,石頭樁子都從水面上高高露了出來,若是趕上了汛期漲水,全都被大水淹沒在裏頭,這樣過河就會十分危險,這條大河帶走了多少人,是舉不勝數的,就連她們村在這條河裏都失足掉下過好幾個人。
越過大河,就是翻山越嶺的開始,先要走過兩個小時的山路,翻過一座山,然後是吊橋,雲梯,所謂吊橋,就是從這座山連到另一座山的一座鐵索橋,將近一里路的距離,吊橋搖搖晃晃的,就跟盪鞦韆似的,沒走過的人到了半道上就開始吐了。
所謂雲梯,是用那種臂膀粗的鐵索從半山腰上搭建的一個梯子,鐵索吊在陡峭的崖壁上,要沿着陡峭的崖壁一步步往上攀爬,得翻過那座山頭纔行,這是整個回家路上最險最難的一段路,爬個二十分鐘再步行一個多小時就能到村子了。
回一趟家用跋山涉水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
回家的路只有這一條,大山裏十分落後,還是早兩年才通上的電,在這之前,村裏的村民一直用的蠟燭、油燈,村裏沒有商店,沒有電話,沒有手機信號,還一直生活在以物換物的年代,村裏的村民靠打獵爲生,缺了什麼東西就拿獵物到山下來換,據說早二三十年,村裏還是完全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一直到了徐思娣出生前幾年,山上來了考察的隊伍,慢慢的,又來了一批扶貧、支教的隊伍,山上這纔開始慢慢的與外界聯繫了起來。
村裏有許多老人畢生都沒有下過山。
因爲之前在辦公室耽誤了一陣,徐思娣進了村已經快要天黑了。
此時,天的邊際還殘存着最後一抹彩霞,將整片天空染成了火紅色,火紅色的火燒雲籠罩在整片翠綠色的山頭上,有種震撼人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