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成了一名篩沙工人 (第1/2頁)
宅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97年7月3號,林旭正式加入到了建築隊伍的行列,儘管他只是一個臨時的跑龍套客串演員,但在當時的魯省特別是他們這個三縣交會,兔子不拉屎的偏遠小鄉鎮,那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除了農忙時那幾天,急匆匆回到老家,幫着留守在家中的老弱病殘忙活完農活後,其餘時間幾乎都待在天津這座城市從事建築行業。
也正是長年以來形成的這種習慣,整個附近周邊的縣市鄉鎮,只要是提起利高縣鴿子鄉,幾乎老幼婦孺都知道這個鄉的青壯年勞力,是以出賣蠻力幹建築爲主生;也恰恰正是如此,這個不到三萬人口的偏遠小鄉鎮,幾乎所有的農村孩子,只要初中一畢業升學無望時,第一選擇就是背上行囊獨自一個人前往天津。
鴿子鄉儘管處於三縣交匯之地,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非常優越,但由於三縣分屬於不同的地區管轄,這也就造成了鴿子鄉除了一條通向本縣城的柏油馬路外,和其他兩縣毗鄰的道路都田間羊腸土路,也僅能通過一輛馬車;但這鴿子鄉唯獨前往天津的交通最爲發達,除了一天往返一趟的豪華大巴外,還有很多開往天津的小型客車和私人面包車,終日裏待在車站門口,接送或前往從天津往返的建築工人。
這種整個鄉青壯年勞力集體從事建築行業的現象,也引發了和帶動了周邊一些其他鄉鎮年輕人,紛紛效仿和蠢蠢欲動,逐漸開始到鴿子鄉找親戚投門路,每年春節過後,他們就跟隨着鴿子鄉的建築大軍,拎着塞滿被褥花花綠綠的化肥袋子或扛着五顏六色的的編織袋,手裏不忘拎上裝滿大大小小工具的廢舊塗料桶,趁着天色破曉之際,三五成羣就從各村朝着鄉里的汽車站趕去。
這種整個村青壯年勞力一夜之間消失的現象,基本上會從正月初八持續到過了元宵節爲止;剩餘的一整年時間裏,村裏除了留下年邁的父母照看孩子上學,以及簡單地從事些農田活計外,要想再看到全村年輕人聚齊的場景,就要等待冬天過年前後了。
鴿子鄉的人不僅淳樸善良而且能喫苦耐勞,這是已經被周邊其他鄉鎮或縣市早已證實的了,爲此天津很多地方的街道或集貿市場名字,都是以鴿子鄉的村莊命名的,足可以看出鴿子鄉所從事建築行業的人數,在天津市的規模和影響力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整個鴿子鄉的居民收入一直處於全縣的前端,只要是縣裏派下來的各項苛捐雜稅,鴿子鄉總是第一個首先完成任務,而且因爲村裏青壯年勞力常年在外打工,這也就導致了整個鄉的社會治安狀況非常好,很少有打架鬥毆現象的發生,更不要說是惡性刑事案件了;所以整個鴿子鄉除去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壯年之外,其他平時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就像是處於半封閉的世外桃源一樣,雖然衣食無憂但想要生活富足,可是還有很長一段道路要走。
而在整個鴿子鄉所有的村莊內,要說這建築水平最高或者從業人數最多的,非林旭小姑父所在的高原村莫屬;因爲他們村不僅人口最多,而且也是最早一批前往天津從事建築行業的,因此他們高原村所有家庭中,只要有壯勞力的不管年齡大小,幾乎都前往了天津務工;鴿子鄉所有在天津從事建築行業的人羣,也都以他們村馬首是瞻,而且天津的蓋房和大小家裝工程,基本上都被他們村的幾個包工頭給霸佔了。
林旭的小姑父家親兄弟六個,而他小姑父年齡最小;他下面的子侄大約有15\/16個,全部都在天津從事建築行業,其中有幾個侄子已經開始成爲了大包工頭,手下帶領的一批建築工人已經初具規模,平日裏小姑父就是在天津跟着他侄子做大師傅,這也就是爲啥小姑父不願意回家包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