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風煙大步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腓特烈上輩子的時候聽說過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時送給乾隆的禮物中就包括英國製造的氣步槍,好奇之下查了一下氣槍的歷史,發現奧地利軍隊在那個時期曾少量裝備過氣槍。
這種名爲“windbuchse”的氣槍長1.2m,重4.5㎏,口徑11.7㎜或13㎜,初速152m/s,氣罐氣足的時候有效射程100米多一點,隨着射擊次數增加氣罐氣壓下降而發生變化。
只是那個時候氣罐和附件的可靠性太差,容易損壞,人力打氣也麻煩,所以生產得不多,很快就退出了正規軍裝備剛接。
腓特烈最看中的是這種槍的射速,它有一個與槍管平行的彈倉,能裝20枚圓形鉛彈,靠扳機上方位置的一個橫杆上彈,射擊後按一下就能讓一枚鉛彈上膛,熟練的射手可以在半分鐘打光全部子彈,還能臥姿射擊。
他在紙上畫了一杆魔法氣槍的示意圖,這把槍屬於前膛槍,噴氣罐在槍托內部,槍管裏面有膛線,使用米尼彈彈頭。
這種搭配還是基於目前的加工工藝水平和經濟,米尼彈可以解決彈頭與槍管內徑加工精度低帶來的彈頭和槍管之間誤差大的問題,而且鉛便宜,他玩不起銅製彈頭,現在銅可是貨幣。
“子彈旋轉可以增加穩定性。”他指着圖紙說道,“尾部的木塞在氣壓作用下將子彈尾部擴張,使得它與槍管緊密接觸,一方面隨着膛線旋轉,另一方面避免漏氣增加動力。”
奧美特看明白了,指着子彈尾部部分說道:“這種結構在吹箭上也有用到,它用的是皮革。”
“它可以看成是一種用魔法發射金屬子彈的特殊吹箭,這樣就好理解了。”
“嗯,就是這個開啓魔法陣的扳機機構需要好好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