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風煙大步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腓特烈眨了眨眼,說道:“這挺好的啊,山裏有些土地不好種麥子,用來種伊麗莎白薯是可以的。”
“新鮮的伊麗莎白薯不好保存,可以做成麪條或者麪粉那樣的粉末來長時間保存。”
他見桑婭停筆後沒再問,又想了想,繼續說道:“這兩年韋森堡大學農學院在研究主糧輪作,兩年輪作有伊麗莎白薯分別和春小麥、燕麥、金豆以及比較特殊的伊麗莎白薯與單播冬性黑麥加復播短生育期燕麥模式共四種模式,三年輪作有伊麗莎白薯、春小麥、燕麥模式和伊麗莎白薯、燕麥、金豆模式兩種模式。最後的結論是伊麗莎白薯與單播冬性黑麥加復播短生育期燕麥的模式收穫的重量最高,伊麗莎白薯、春小麥、燕麥模式和伊麗莎白薯、春小麥模式收穫的重量在第二檔,其它模式第三檔少不了多少。”
“具體的種植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不同的模式適合不同的地方,萬一說錯就糟糕了,伱可以去農學院做個採訪,他們是準備推廣的。”
腓特烈一直以來十分關注主糧相關事宜,六年輪作制並不適用於山區,所以進行主糧輪作的研究並有了成果。
但他精力有限沒那個能力掌握所有技術細節,只瞭解大概。
瞭解大概就足夠了,現在的貴族老爺有幾個是知道地裏什麼時候該種什麼的,都是靠管家和管事來管理,自己只管最後賬本上的數字就行。
所以桑婭看向腓特烈的眼睛裏冒着星星,嘆道:“你真是博學多識啊,不但懂鐵路,居然連怎麼耕種都知道。”
腓特烈笑了笑,說道:“報紙雜誌看得多了就知道了。”
這些耕作模式沒什麼保密的地方,公開了有利於刷聲望和賣種子肥料,要保密的是育種和生產肥料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