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郎追總結自己近一年半的人生經驗時,覺得在啓蒙教育這件事上,還是媽媽做得更靠譜。
他的父母屬於那種只看臉,就知道從不隨地吐痰的好人,而且都是這個年代的文化人,又擅長接受孩子的信號,郎追才表示自己日子無聊,就有的是東西能背。
郎善彥教他背歌訣、認穴位,還餵了一次豆汁,郎追當着他的面吐了。
秦簡家傳的東西還沒法教,兩歲都沒有的孩子,既不能練拳也不能使棍,但她也有讓郎追背的東西。
三百千、立身三不說,還有一本書,是學秦家武術的人一定要會背的。
秦簡抱着兒子坐搖椅上講古:“寅寅,知道不,媽小時候認字用的是《紀效新書》,那是戚大將軍留下的兵書,你外祖說,那也是世上第一本記錄武術的兵書。”
秦家家傳的拳術、棍術都是從戚家軍的軍武殺技中演變而來,據說戚將軍爲了讓士兵銘記這些殺招,連表演用的套路都給禁了,捨棄一切花哨,只許修煉對戰的招數。
“那種圖好看的套子武藝在天橋就有,就是那羣表演跌跤的,看着打得兇,實則都是在演,沒動真格,戚家軍修煉的武藝則以實戰爲主,且鼓勵練招,優秀的武藝都是越競越強。”
說到這,秦簡一頓,神色恍惚,帶着惆悵。
郎追握住她的大拇指搖了搖:“媽和誰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