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不對,那應該是“內功”誕生之前的事情了。
自己投資過的另一個神經科學項目,就是利用基準人強大的抗損傷能力,往志願者腦內植入大規模柔性電極列陣,觀察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並用這種研究方法,敲定了他們大腦中“語言機能”的物理形式。
這一塊最先被稱作“索緒爾區”。
而爲了習得“無意識寫代碼”的能力,最初的內功高手,就從這些神經組織入手,對自己展開針對性訓練,在病毒與酶的作用下讓“索緒爾區”這部分的神經網絡特化,具備舊人類難以想象的功能。
到最後,“索緒爾區”的神經網絡會重新與其他功能區不斷強化已有連接,以及建立更多更新的連接,於金屬基基因改造引發的腦部變化之中,形成一個名爲“索緒爾神域”的整體結構。
內功越是精深,大腦併入“索緒爾神域”的區域比例就越大。
這並不是說併入“索緒爾神域”的神經網絡就只能執行內功的運行了。並非如此。大腦的某一部分,在不同的思維活動之中,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就好像“處理視覺信號要動用大半個大腦”一樣——這並不是說這大半個大腦就只處理視覺信號了,而是“處理視覺信號”時,有這麼多神經元參與工作。
很多神經元還會同時執行不同的工作。
只是,由於“語言”與“思維”相關,所以“索緒爾神域”的開發,會導致思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