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運作?如何識別某些概念?又是如何感知世界的呢?
人類的某些神經元,會對特定的概念起反應。而在理想的狀態之下,人類的大腦之中,會有一組細胞專門對“祖母”這個概念起反應——不是“看到祖母的時候被激活”,而是看到或者想到所有與“祖母”有關的東西時都會被激活。
不管是“祖母的外貌”、“祖母做菜的口味”、“祖母的電話”甚至是“長得像祖母的老太太”都可以激活這些神經元。
這個假說被稱作“祖母細胞”假說。這就是大腦“稀疏編碼”理論的理想模型。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人類的大腦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符合理論”。
但是,“面對簡單抽象概念的稀疏編碼”是已經能夠通過實驗觀察到的東西。
而面對複雜概念的時候,大腦也會採用“羣體編碼”,一羣神經元在某個概念之下被先後激活,形成“戴着褐色圍巾、陪小時候的自己玩耍的祖母”。
在處理感官信息的時候,一層一層神經元網絡會進行特徵抽取識別,如同一層層濾網一般篩選信息進行理解。同時,一些自主放電的中層神經元,則與輸入神經元形成預測編碼結構,從而在輸入信息符合自身預期時,無需下位的大量神經元加工信息,而直接將自身的“預期”上報給更高級的皮層,極大提高了編碼的效率,節約了寶貴的能量。
而所有這些神經元也都可能被自主意識自上而下地主動喚起,形成就是“回憶”或者“預判”這樣複雜的神經活動。
只不過,具體大腦的哪一個神經元編碼上了哪一個概念,都是極度個人化的事情。雖然某個概念編碼的大致位置可以限定在大腦的一小塊區域內,但這個編碼這個概念的神經元可能會出現在這個區域內的任何一個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