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第1/14頁)
晏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子舉議大司馬北征,簪纓是從樂遊苑回府後方得知的。
非止是她,因着衛覦下朝後直接帶她赴苑遊樂,口風嚴得緊,隻字不曾提,所以參與宴會的大多數人都不知曉,這纔有了簪纓心無旁騖盡情玩樂的一天。
她回家聽說了此事,猝不及防,隨即一想小舅舅在朝會上方聞此事,下朝後卻還能神清氣閒地帶她玩樂,稱得上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的大定力。自己耳濡目染,也不可太過浮躁,這才按捺擔憂,慢慢思量。
而自從衛覦在廷議上表明北伐的意願,那些反對太子的聲音,便都轉向了他。
接下來的幾日,衛覦上朝只有一件事:吵架。
都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然真到了用嘴皮子定真章的時候,提槍桿的哪裏說得過提筆桿的?
可衛覦偏就是個異類。
此前朝野很少有人用“文武全才”來形容衛覦,一是因南朝這位大司馬常年以馬上單手提一杆百斤重的隕鐵綠沉槊,身先衝鋒斬敵顱的驍悍作風示人,膂力怖人,武勳卓著,戰力又聞名南北豪雄,加之那個流傳甚廣的月圓夜後暴虐嗜血的傳言,人們便忽略了,衛覦本是出身於玄儒雙修世家的家學淵源;
二是因爲,當朝以名門高士爲貴重,以兵革爲賤籍,即便做到大司馬這個位置,統兵十萬二十萬又如何,高閥豪門依舊羞於將其與衣冠子弟相提並論。
百年之前,以王謝爲首萬人空巷去追捧名士衛玠是一回事,可如今對待這個棄文從武的河東衛氏後人,士族內心既懼,又想表現出清高的不懼來,哪怕知道衛觀白少年時文采驚豔的人,也絕口不提此事,故意忽略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