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王徵 (第2/2頁)
前山小駱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啓七年由傳教士鄧玉函口授,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近代歐洲機械工程學、物理學方面的專着。它的翻譯和發表充實了我國古代機械工程學、物理學的內容。它不僅介紹了當時先進的科學知識,也給我國古代在這方面的發明創造以第一次理論上的說明。
《遠西奇器圖說》一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重心、比重等各種力學原理,其中因\"其術能以小力運大,故名曰重,又謂之力藝,大旨謂天地生物有數、有度、有重,數爲算法,度爲測量,重則即此力藝之學。皆相資而成,故先論重之本體,以明立法之所以然。\"第二卷論述槓桿、滑車、輪軸、斜面等各色力學器械;第三卷繪有54幅機械樣圖並附有解說,其中起重11圖(由下向上運送重物)、引重4圖(平面牽引重物)、轉重2圖(利用轤轆原理提取重物)、解木4圖(將巨木截斷)、解石1圖(將巨石截斷)、轉錐1圖(舂米機)、水日晷1圖(水力計時企3)、代耕1圖(耕田用機械)、水銃4圖(救火用高壓水槍),另外還有取水9圖、轉磨15圖。這些機械以農業用具居多\"皆裨益民生\",並且製作精巧,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其\"實爲甲於古今\"。
王徵除翻譯西方科學知識以外,還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對知識較強的理解力,發明創造出許多新穎、實用的機械,並將這些機械繪製成《諸器圖說》一卷附於《遠西奇器圖說》後流傳於世。其中大部分爲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有由低向高處飲水的\"虹吸\";灌溉農田的\"鶴引\";以風力帶動磨盤的\"風 \";報時機器\"輪壺\"等等。在圖解後附有銘贊。另外據記載他還着有《額拉濟亞牘造諸器圖說》和《兩理略》等書。
《新制諸器圖說》,記錄的是他個人的發明如自行磨、自行車、輪壺、代耕等等王徵另外有一部他寫的手稿,是對他的《新制諸器圖說》補充,新增加了二十四種機器:
“天球自轉,地塹自收,……水輪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重、風車行遠、雲梯直上、雲梯斜飛、氣足發矢、……、自轉常磨、自行兵車、活臺架炮、活鉗擒鍾、……神威驚敵”
在王徵寫的其他着作中還收錄一些其他發明的機器,如運重機器,活動地平,生火機,西洋神器測量定表,活閘自動開閉及常閘上下轉移之器,榨油活機,螺絲轉梯等等。在明末王徵就是空前絕後的發明第一人,沒有之一!
在王徵這位大拿的發明中,最讓人難忘就是火船自去,就是一個小的輪船模型,但是卻可以用煤做燃料,在池塘裏來回跑,不用別的動力,雖然簡單卻開了蒸汽動力的先河,只是小模型畢竟不是實用性的蒸汽機,有李天給的圖紙,王徵已經研究了快七年了,材料的問題勉強解決了,密封的問題始終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氣缸漏氣嚴重,出力不足,做功效率低,帶不動大的機械設備,持續性也不夠,體型越造越大,漏氣也越來越嚴重!彷彿進入了一個死循環。有了橡膠密封圈、條,看看效果會怎麼樣呢?
華夏民族從來就不缺創造發明,即使在明末這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年代,王徵、徐光啓、宋應星、畢懋康就是一座座無法超越的豐碑,照亮了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華夏的科技一點不比世界上其他地方落後,反而是超前很多,如果不是那個野蠻的文明毀滅者趁機打劫,華夏後世也不用這麼費力去追趕,那個哀鴻遍野、萬馬齊喑,處處被欺壓侮辱的時代也不會到來!最終要付出數千萬人的犧牲才能獲得新生。想想這些李天都不寒而慄,毛骨悚然,那種急迫感又壓上了心頭!好在還有王徵,好在還有徐光啓,好在還有宋應星!不行要給他們多配助手,要讓他們去大學多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