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革命 (第1/2頁)
前山小駱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642年初,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使者約克爵士又來到了華夏,二月十二日到達了京師。因爲在北美和加勒比的殖民地以及海盜問題,雙方關係已經到了最低點,華夏在英國倫敦的長駐代表都已經撤到了葡萄牙,英國在仰光海戰和波斯灣海戰中連續敗給了華夏,雖然有一些損失,但是畢竟亞洲還不是英國的核心利益,英國也沒有達到歷史上的日不落帝國的程度,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迅猛發展也讓英國的信心滿滿,總以爲是自己在印度洋的力量還不夠才導致了戰敗,今後在穩定了國內和歐洲大局後早晚要拿回來失去的地盤後利益,所以在美洲和北非與華夏的關係一直處於相互戒備的狀態,雖然之前迫不得已與華夏簽訂了協議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但是英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是合作大於紛爭,對付西班牙帝國纔是英國的首要目標,所以華夏對英國一直是高度戒備,畢竟華夏和西班牙已經結盟。
而英國是新教聯盟的重要一員,還與奧斯曼帝國暗中勾結,英國的資產階級發展繼荷蘭之後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文藝復興和科技進步的推動下,英國的資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革基本上完成,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英國的羊喫人的圈地運動早就結束,讓資產階級新貴獲得了大量的初級產業工人,資產主義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英國、愛爾蘭已經獲得了經濟上的壟斷地位。而英國王室的守舊政策已經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進一步提升和擴展,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和英國王室、貴族、地主階層的矛盾開始嚴重激化,目前已經到了戰爭的邊緣,查理一世既要資產階級給王室帶來利益,讓國力不斷上升,又不願意給資產階級以相應的政治地位和變革制度的權力,仍然實行王室集權的封建制度,資產階級在多次與王室爲代表的英國封建統治集團協商未果的情況下,逼不得已打出了推翻查理一世的大旗,並且開始組織自己的軍隊,英國內戰一觸即發!
歷史上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也是歷經了重重磨難,1485-1603年期間,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即亨利七世)開創的都鐸王朝的統治下,英國君主專制取得了長足發展,英國衝破了中世紀基督教體系的束縛,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了以專制君主爲核心的信仰新教的民族國家。這一時期,專制君主制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了英國的進步與發展。不過,儘管完成了宗教改革,形成了民族共同意識,但是此時的英國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的矛盾未能解決:因宗教改革而產生的國教與清教的矛盾,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新君主專制與議會自由傳統的矛盾。
15世紀至17世紀初期,英國傳統的農業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另一個顯着的特徵是,由於羊毛價格的上漲,在英格蘭許多地區出現了被稱爲“羊喫人”的圈地運動,剝奪了大量農民的土地,大部分的土地變成了牧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只得投入其他產業,進而爲工商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國內市場擴大了,財富也隨之增加了,新的資本主義農業逐漸產生並且隨之出現了一個不斷壯大的農業資產階級。同時國內工廠手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富裕階層和新貴族的勢力。事實上,在15-16世紀,新君主專制的出現以及發展曾經爲英國新教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相對弱小,君主專制能夠保護國內新經濟的平穩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能夠藉助君主的力量抗衡舊的封建貴族勢力並壯大自身的力量,雙方有共同的利益。而到了17世紀初期,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壯大之後,原先在爲專制統治而服務的貴族所代表的議會逐漸重視自身的自由傳統,不再將君主視爲自己的代表和保護人,雙方的矛盾愈發明顯。
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斯圖亞特繼承了英國王位,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統治。詹姆士一世登臺便鼓吹“君權神授”的說法,聲稱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最高權威,有無限的權力。他根本不把議會放在眼裏,曾三次解散議會;他不關心英國的海上貿易,不重視建設海軍;這些政策大大阻礙了英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查理一世繼位後,大肆搜刮錢財,仍然獨斷專行,由於議會不同意他隨意收稅,他竟多次解散議會,結果形成多年無議會統治的局面。此時的英國,一方面王室生活極度腐化,揮霍無度,國家處在無序之中;另一方面國王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壓榨人民,大量工人失業,反對壓迫的農民要求取消地租,獲得土地,革命運動隨之逐漸蓬勃興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爲生活所迫時常暴動,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到了1640年代英國經濟的發展,富裕階層、新貴族的成長,使他們要求政治上當權,經濟上發展市場經濟。而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發展,激化了一些新生的社會矛盾。英國民族國家發展期間出現的國教與新教之間、君主專制與議會傳統之間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並且日益尖銳。
英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就是查理一世專制統治阻礙發展,而英國新生的資產階級貴族和富裕階層勢力已經壯大到了可以改變歷史的程度,只是沒有組織經驗和指揮作戰的經驗積累罷了,因此在與王室的武裝鬥爭中積累經驗成爲了必然,也意味着革命的進程是曲折而漫長的。在英國普通市民基層中,以莎士比亞爲代表的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已經動搖了王室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的末日即將來臨。
原本歷史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戰爭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642年到1644年夏,軍事主動權基本上掌握在國王手中,議會當時主要處於防守地位。第二階段從1644年夏到1646年,軍事主動權完全轉到議會手中。
歷史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複雜性讓戰爭進程充滿了偶然性,而不是絕對力量的簡單對比粗暴的產生一個看起來合理的結局。資產階級在第一次內戰開始時是打着宗教戰爭的名義進行的,反映出資產階級的稚嫩和政治不成熟,在第一次內戰期間王黨與議會陣營之間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雙方的階級構成,而在於雙方的宗教信仰。總的來說,信仰清教者支持議會,信仰國教者則支持國王。另外在第一次內戰期間,英國資產者與新貴族結成聯盟共同反對英國君主專制。不過,在內戰過程中,無論是王黨還是議會,雙方的支持者中均有資產者、商人、工匠和農民等,支持誰取決於英國地方鄉紳的態度,而階級分化相比宗教分野並不顯着,因此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要求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政治訴求了。不懂政治的資產階級被傳統的貴族和封建主篡奪了大部分領導權,導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反覆性和艱鉅性,一直要到第二次內戰才基本上完成英國政權的變更,實現資產階級的政治目標,而那已經是四十年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