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逐流之溪,逆行之山 (第3/6頁)
愛喫芥藍炒牛肉的田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被李曉波的熱情所感染。一些保守的村民搖頭表示懷疑:“這聽起來太虛幻了,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的,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面對質疑,李曉波並沒有氣餒,他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於是,他找到了村裏唯一的知識分子——年輕的教師趙智勇。
趙智勇是個瘦高的青年,戴着一副圓圓的眼鏡,他總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聽完李曉波的計劃後,趙智勇眼中閃過一絲光芒:“曉波,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我願意幫你一起研究這個項目。”
就這樣,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開始了他們的合作。他們白天在溪邊觀察水流,夜晚則在趙智勇的小屋裏翻閱資料,繪製圖紙。他們的努力逐漸吸引了一些年輕人的注意,儘管許多人仍然持觀望態度,但李曉波和趙智勇的團隊慢慢壯大起來。他們的夢想,就像清溪一樣,雖然渺小,卻充滿了生命力和希望。
第四章:激流勇進
隨着計劃的逐步推進,李曉波和趙智勇的合作愈發默契。他們將設計圖紙一一鋪開在桌面上,每一條線條都承載着他們對未來的期待。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資金的短缺成爲了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爲了籌集啓動資金,李曉波決定外出尋求投資。他跋涉過村莊周邊的城鎮,向當地的商人和有識之士介紹他的計劃。有的投資人被他的熱情所打動,願意小額資助;有的則對這個前所未有的項目持保畈態度。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資金雖然有所積累,但距離他們的預算還有很大的差距。
與此同時,技術難題也接踵而至。他們需要精確計算水流的動力,設計合理的水輪機結構,還要考慮到發電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趙智勇夜以繼日地研究相關書籍,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李曉波則在實踐中不斷嘗試,他們的汗水浸透了每一張圖紙,每一次失敗都讓他們更加堅韌。
就在他們幾近絕望之時,一個意外的機會出現了。一位曾在城市裏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劉建國回到了碧泉村探親。他對李曉波和趙智勇的計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劉建國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他的加入無疑爲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人一拍即合,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劉建國帶來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方案,使得原本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小型的原型機終於在清溪邊搭建起來。當水輪機第一次轉動時,雖然沒有連接到電網,但那轟鳴的聲音彷彿是勝利的號角,激勵着他們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