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6章怕螞蟥還是怕蛇
於張喜問:“沈明貴,你說實話,你下放農村,不怕螞蟥怕什麼,不能夠撒謊。”沈明貴紅着臉說:“我最怕蛇,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睡進棉被裏,覺得棉被裏有一個圓柱一樣的東西,冰涼冰冰的,我以爲是誰在戲弄我,將木頭放在我的牀上。我的手電筒的電力不足,煤油燈又沒有點,村莊裏不是家家戶戶有電燈,感覺木頭在挪動,我忽然明白,蟒蛇爬到我的牀上了,我驚叫着爬起牀大叫:‘牀上有蟒蛇呀,快來救我。’來了幾個鄉親,將蟒蛇趕走了。他們對我說:‘我們這裏的人,不喫蟒蛇,將蛇與蟒當着朋友,這樣,冬天寒冷,蟒蛇才鑽進了人的棉被,注意,你們以後怕蟒蛇,出門要管好門窗,疊好棉被,遇到蟒蛇,不要驚慌失措,千萬不要用砍刀、棍子,最多是用竹竿將蟒蛇趕走。’”
於張喜“嘻嘻”地笑起來:“沈明貴,你也有怕的東西。”沈明貴說:“蟒蛇爬到牀上與人一起睡覺,怎麼能夠不怕。中專生吳小明問:“我想問,爲什麼蛇怕竹子呢?”劉夢石說:“我發表過一篇散文,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讀你們聽聽。”
機器人手機說:“好的。”
——生產隊饒隊長對我說過,山裏的人都說蛇的舅爺是竹子,爲什麼這麼說,你舉起一根棍子,向地上打,一打就是一個點,因爲這棍子硬邦邦。你舉起一跟竹子,一打一去,整個竹子有一半都在地上了,因爲這竹子有能夠彎曲,竹子打蛇的七寸,蛇就會癱瘓在地上。隊長說,走路時,竹子一晃,發出聲音,蛇一聽就跑了,而且竹子往兩邊的草一打,也會嚇走蛇,所謂的打草驚蛇吧。
中國古代文人對竹子很敬重。竹子是古代人的最愛,竹子外形纖細柔美,四季長青,象徵年輕。竹子竹節畢露,象徵高風亮節。竹子的特質是彎而不折,象徵柔中有剛。竹子空心,象徵虛心。竹與祝同音,好比爆竹可以驅邪保平安。對佛教來說,竹節與竹節之間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無”與“心無”的形象體現。難怪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沈明貴說:“因爲我怕蛇,所以,我帶着竹子下農田幹活,晚上,我帶着竹子走路。板橋先生也喜歡竹子,他畫的是竹子,詩歌吟唱的還是竹子。這山區的竹子多,有碗口一樣粗的,叫做楠竹,有像柳枝一樣細的叫水竹。竹子工藝品很多,有竹蓆,有竹花籃,有竹帽,有竹牀。”
劉傻子發現水庫的堤壩上有一捆竹子,他給幾個中專生一個人發了一根,他們走進水庫旁邊的山林裏。忽然,沈明貴叫了一聲“蛇。”中專生吳小明也尖叫:“蛇,好幾條蛇。”劉夢石發現,幾條蛇盤在樹上,一條蛇尾巴纏住樹枝,頭伸下來,左顧右盼。劉夢石揮動竹竿,發出“呼呼”的聲音,蛇立即消失了,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