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聰說:“我今天真實長知識了,水母動物居然沒有頭、心臟、骨骼與口鼻。”沈琳繼續進行解說——
第125章神奇水母無頭腦
大多數水母的輻管、觸手及感官均呈四輻射對稱。觸手是刺胞動物重要的結構之一,雖然某些水螅型與水母型完全缺乏觸手。觸手基本上可分爲兩種形態,一種是頭狀的,短小,刺細胞集中在觸手端部,組成帽狀結構,一種是絲狀的,細長,刺細胞沿觸手全長呈環狀或瘤狀分佈,這兩種觸手或單獨存在於不同的種,或同時存在。
不同的水母有不同的形態,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體內含水量一般可達98%以上,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其他則是蛋白質和脂質所構成,所以水母的身體呈現透明狀。普通水母的傘狀體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長。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
王可是生物學博士,他對於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裏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衝擊聽石,刺激着周圍的神經感受器,使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沈琳在解說,有些水母不單顏色多變,而且還會在水中發光,有些閃耀着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當它們在海中游動時,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混合時,就會發出強藍光。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每隻水母平均只含有50微克。
南海國際旅行社的會議廳裏,科普編輯程萍在解說:“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試驗,結果發現能在15小時之前測知海洋風暴的信息。水母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並根據傘狀體的不同做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科普作家李任惠也在解說,鉢水母綱的水母體體型較大,傘緣直徑一般在2-40厘米之間,個別大的種直徑可達1-2米,例如一種霞水母。傘呈圓盤形,如海月水母,或呈錐形、半圓形、蝶形等因種而異。由於體內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結構具有色澤,而使身體在透明中出現局部的粉紅色、桔紅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