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農林交錯區域,野豬異常活躍,野豬對農作物的取食和踐踏是人與野豬衝突的主要原因。野豬危害多在夏初至秋末之間發生。夏季正是玉米結穗和成熟的季節,野豬對玉米的危害從玉米灌漿期開始,此時由於玉米尚未成熟,粹粒不飽滿,野豬喫不到完整的玉米,所取食的玉米棵數增加,危害十分嚴重。秋季玉米成熟之後,野豬的危害更甚。更讓農戶深惡痛絕的是野豬的泥浴行爲。研究表明,在野外食物充足的情況下野豬很少取食農作物,但會經常在農田中打滾,因此野豬所到之處莊稼都遭到破壞。
隨着野豬下山侵擾越來越頻繁,野豬傷人的事件頻發。一位農民在自己家地裏撿黃豆時,遭遇野豬攻擊,身受重傷。檢索相關報道可以發現,今年全國各地就陸續發生了數起嚴重的野豬傷人事件。
科學博士說:“野豬的公豬雖然有銳利的獠牙,極具傷害性。但一般不主動攻擊人。”劉傻子說:“但野豬是一種敏感且‘不自信’的動物,野豬往往是以面部大小來決定對方的危險程度,直立行走的人類面積是最大的,也被認爲是最危險的,這也導致野豬出於恐慌而主動攻擊人。”
野豬的泛濫,使得人與野豬之間的衝突演變成一場持久的“戰爭”。這裏野豬成災,吳某僅靠種點莊稼爲生。爲驅趕野豬,守護莊稼,老人一直在山上搭棚居住,併購置了電野豬的設備。因電死3頭野豬並售賣,吳某犯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因爲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獵殺野豬的,只有政府委託的狩獵隊纔行。
面對野豬滋擾農田,村民們只得無奈地用燃放鞭炮、敲打臉盆、製作稻草人、放高音喇叭等方式驅趕野豬,但收效甚微。聰明的野豬與人卻打起了游擊戰。趕了又來,來了又趕,但人又不能24小時看護莊稼。但在一些地方,爲了從豬口奪食,村民與野豬的衝突仍在激化。因爲損失了30多畝的麥子和70多畝的玉米,河南淅川縣的一對夫婦決定與野豬開戰。在今年的5月至7月,這對夫婦在淅川縣倉房鎮清泉村的一處山地上,連續多天使用絕緣木籤、電絲網將地圍起來,使用電瓶、逆變器、警報器等設備狩獵野豬,捕獲野豬8只以上。而辦案機關認爲,電網爲禁用捕獵械具,目前這對夫婦受到法律懲罰。
陳有才說:“法律有規定禁止的行爲,是不能夠任意突破的。村民撇開法律的規定,而自己去獵殺野豬,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在野豬災害多發的徽省,只能依據《安徽省野生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生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申請補償,但執行過程中存在調查、取證、定損難、補償低等問題。”
陳有才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野豬獵手,他說:“野豬警惕性高,善於跑跳,野外獵捕的難度很高。野外尋覓野豬的蹤跡有兩種辦法,一是靠領頭的獵犬尋味追蹤,二是在雨後的山林中,跟着泥地中野豬的腳印走。我們目前全部是依賴獵犬。”
獵捕野豬是一項極其危險的行動,在狩獵過程中,發現野豬的獵犬們會將野豬從藏身之處趕出來,並將其團團圍住,等待獵人上前用槍將野豬獵殺。拼死一搏的野豬極具攻擊性,這一過程中極容易造成獵犬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