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穿一身道袍的道長說:“鐵杵成針,只須功深。求名師不如循真理,循真理不如愛同門,愛同門不如觀照自身;知己、愛人、明理,自是良師。成良師自有承傳。延衍繁盛,民強國安!武術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武德是人與人交流的水平。”陳丁勝問:“道長,我學哪個門派的武功好?”道長說:“習武不分門派,只看緣分。要正確迭擇適合自己的拳種。武術是追求個性化的技術。學以致用,而不是以用爲學。”
劉傻子補充說:世界上沒有無敵的拳法,而有無敵的拳師。找到一位真正懂武術的老師來帶領,不管他教什麼拳,只要我們能夠用得上,打得着,能夠健身,也能夠防身,他便是我們的明師。
沈琳問:“道長,什麼是真傳?”道長回答言簡意賅:“真傳就是師傅和徒弟教學交手實戰過程中、言傳身教中,把師傅的經驗傳給徒弟,讓徒弟感同身受繼承師傅的練習方法。這些真正的傳承都需要長時間沉澱而得。功夫沒有速成的,只有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傅和徒弟都在成長。記住,學拳一定要參加實戰訓練,沒有實戰訓練過的人永遠還沒會入門。武術本身就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武德是人與人交流的水平。”
人們都紛紛湧向了崑崙山體育場,這是一個圓形的體育場,這裏一排排塑料座椅,可以容納兩萬觀衆。首先,介紹了武當山武術、少林寺武術、峨眉山武術、青城山武術。因爲,人們已經參觀了峨眉山石塔、武當山石塔,少年寺石塔沒有來得及組織,所以,開幕式展示少林武術。
大會臺上坐着的華夏武術協會副會長、華夏武術大賽組委會副主任關空介紹說,發源於嵩山少室山下叢林中的“少林寺”,該寺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根據《魏書》記載: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陀,有道業,深爲高祖所敬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衣供。
少林武術源於金末元初,覺遠上人西行致(今甘肅蘭州)結識西北武術高手李叟,並在返回途中認識山西武術名家白玉峯,並將二人帶回少林寺。李叟教大小紅拳,棍術和擒拿;白玉峯傳授自家武學並把寺院的十八手發展至一百八十手。從此就開始少林武術流傳寺院,因而成就少林武術的發展。少林寺因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少林一詞也成爲中國傳統武術的象徵之一,如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即爲“少林、武當、崑崙、峨嵋、點蒼、華山、海南”等派別,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門派。
少林武術作爲一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爲一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爲健身、禦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已成爲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在明末少林武術名家程宗猷編著的《少林棍法闡宗》闡述了少林棍法起源。元致正初年穎州,有人攻打少林寺,僧人許那羅帶領衆僧抵擋侵略者成功保護寺院財產。後寺贈送給許那羅傭護爲緊那羅王,奉爲少林功夫祖師爺。元致正末年,有人又一次入侵少林寺,並導致寺毀僧逃。元軍平亂後寺僧只剩二十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