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29章傻子談奇石文化

那是因爲沒有料到,這是我的成名作。文章每篇不到500字,文體是小說細節、散文結構、詩歌語言、雜文議論的結合,屬於知識散文與知識雜文類,也屬於科學小品、美學小品類,出版後,江城圖書館作爲當代雜文、散文集收藏。

當年,我用鋼筆寫的《奇石與欣賞》的書稿,由出版社推薦給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大家吳丈蜀題寫書名。吳丈蜀是荊楚省文史館館長、書法報社社長、華夏詩詞學會副會長,他治學十分嚴謹,不肯答應,表示看完書稿再說。

誰知他看完書稿,連聲說:“奇人,奇書。”他親自題寫書名並題詩,還在《經濟日報》《四川日報》等報紙發表評論《奇石奇文奇書》。江城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社長陶景洋教授,見吳老表態,十分重視,擔任《奇石與欣賞》主審。

《奇石與欣賞》出版後,荊楚省科普作協、江城科普作協與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聯合召開《奇石與欣賞》研討會,江城電視臺在“江城新聞”節目中播出專訪報道,中央電視臺科技之光欄目做奇石專題片採用了《奇石與欣賞》的內容。

《荊楚日報》《江城日報》《文化報》《文學報》《新聞出版報》《文學自由談》《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等三十多家媒體刊發了評論文章。其中,評論家陳宏的評介文章《他寫出華夏的新石頭記》發表在《文學自由談》。

著名評論家、江城大學博士生導師於訓教授認爲,這是一本文體創新的奇書,建議他的博士生研讀。著名評論家、荊楚大學文學院塗懷章教授認爲,這是華夏第一部展示石頭大千世界的知識雜文集,亦是關於石頭美學欣賞的知識雜文集。

於是,荊楚江城文化界稱我爲“石頭劉”。我雖然是1972年開始發表文章,卻一直有一種陷入平庸的困惑。《奇石與欣賞》於1990年由江城工業大學出版社後,讓我“一舉成名”,給我一種啓示是,文學與科普創作需要結合創新,這樣,纔會有“山窮水盡懷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以後,我每創作一本書,都要反覆調研,進行創新策劃,於是,我的每本專著出版,都會激起強烈反響,這是後話。

沈聰明看見莎白公主、韓瀟、程萍、林燕子,包括齊紅霞都對傻子夢石癡情的樣子,心中的嫉妒心讓他冒出一句話:“這回的國寶都丟失了,據說是李春蘭一夥作案,忘記告訴你們,李春蘭是劉傻子曾經的妻子。”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三國之我是個小兵

三國之我是個小兵

風看淡
帶着起凡遊戲來到三國成爲蜀國一個小兵,突然發現世界和認知的有點不一樣,打仗要去異空間打,還分三路,誰打贏了城池就歸誰,這不是遊戲嗎?不過爲什麼魏國那麼厲害,魏國60城,蜀國12城,吳28城,這蜀國是要滅國了嗎?
科幻 連載 1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