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關老太太對周少瑾又放心了幾分,讓似兒去找抄廢了的經文。經文找來,又說了會抄經書的事,小丫鬟來稟:“吳夫人帶着三位小姐一起過來了。”
三位小姐?
是吳寶璋同父異母的妹妹吳寶華和吳寶芝嗎?
周少瑾有些晃神。
記憶中,她和吳寶璋熟了些後,吳寶璋曾經陸陸續續地和她說過吳家的事。 據說,吳寶璋和她一樣,都是半歲的時候逝了母親。不同的是她父親在她七歲的時候才續絃,吳寶璋的父親吳岫卻在吳寶璋生母去世不到百日就續娶了自己同僚的妹妹關氏。而關氏看着賢良淑德,實則面甜心苦,尖酸刻薄,心胸窄狹,小氣吝嗇,因不滿吳寶璋的生母尹氏佔了髮妻的位置,更不願意撫養吳寶璋和其胞兄吳泰成,處處刁難他們兄妹,吳岫沒有辦法,只好一直讓他們兄妹跟着遠在四川綿陽老家的祖母生活。直到吳寶璋的祖母去世,他們兄妹無人可依,關氏膝下又只有兩個女兒,回鄉守制的關氏既怕被鄉鄰議論,背上“不賢”的名聲,又怕吳泰成繼承家業,不善待她和兩個女兒,沒有了辦法,這才只好帶着吳寶璋兄妹來了金陵。
可就算是這樣,吳寶璋的繼母待吳泰成也是捧殺,以至於吳泰成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
吳寶璋邊說邊流淚,道:“我畢竟是個養在深閨的女兒家,平日裏遇到哥哥一面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勸他好生讀書,仕途有望的,爲自己,也爲我掙個前程……” 正是因爲這些原由,她對吳寶璋心生憐憫,後來雖然覺察到吳寶璋這個人不簡單,說出來的話未必就能全信,卻也總爲吳寶璋找藉口,覺得吳泰成趨炎附勢,不是個能成大氣的人,吳寶璋是個沒有依靠的人,只能自己爲自己搏個前程,手段下乘也是人之常情。她和吳寶璋雖好,卻也沒到情同手足的地步,不用和吳寶璋計較那麼多……就算吳寶璋和程輅訂了親,她想到吳寶璋一個女孩子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吳寶璋還能說個“不”字不成?也沒有覺得吳寶璋有錯,只是一心氣那程輅,七尺男兒卻沒有擔當,背信棄義不說,還優柔寡斷在她的事上含糊不清,讓吳寶璋忐忑不安,讓她飽受非議……
周少瑾高一腳低一腳地跟在姐姐身後。
走在前面的關老太太沒有注意,周初瑾卻很快就發現了妹妹的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