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家離江南十萬八千里,那邊鋪子的帳目肯定是有貓膩,要不然,周秉也不會一干就是這麼多年。這陳姨娘的兄弟得了好,再讓他放手,只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陳姨想扶正,除非是沈箴沒有續絃而大舍又得了功名。但是,讓姨娘孃家的兄弟管產業,只怕到時候不管是誰給沈箴做了續絃都是不能容忍的……可偏偏這件事又是元配生前答應的……從別一個方面來說,如果這產業一直給陳姨娘掌着,她爲了大舍的將來,也不會讓自己兄弟隨便亂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氏這是一箭數雕。
到時候,就爲這一樁事,只怕沈家就要家宅不寧了!
李氏沒有一點瞞着沈穆清的意思:“看清楚了,學着點!”
沈穆清卻只是憐惜地摟住了李氏的肩。
然後李氏帶着她去了白紙坊。
白紙坊的屋子於四角衚衕的中段,是個帶耳房的五間三進,整個院子佔地七、八畝的樣子。倒座東邊的耳房做了門房,緊鄰的一間開了個如意門,門邊兩間打通做了敞廳,另兩間做了客房,西邊的耳房佈置成了一個小廳。正屋和廂房連成“回”字形的抄手遊廊,右、左的廂房各有三間,都帶着耳房,正房東邊的耳房一半做了小廚房,一半開了角門通往後面的小花園和後罩房,後罩房的東邊開着個小小的角門,門後是個兩米來寬的小巷。小巷青石鋪地,曲折蜿蜒,兩旁粉牆高聳,人煙罕至打掃得乾乾淨淨。
李氏指着粉牆笑道:“對面的是廣東富商區四海家,他們家是靠着做海運起家的,這巷子就是他們家的。平時沒什麼人住,倒也清靜。
”
沈穆清點頭着李氏慢慢折回堂屋。
“屋都是百年的老杉:管上幾輩子。還有傢俱,不是雞翅木的就是楠木、紫檀木,牆上的字畫,也都是真跡,長條茶几上供的瓷器是前朝官窯裏出來的好東西,現在市面上很難看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