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宋朝真宗統治的時代陰霾之下,繁華的開封府內,隱匿着一段塵封的故事。那故事圍繞着一位名叫吳氏的絕色佳人展開,她自幼便以其嬌豔動人的容貌在坊間傳揚。正值及笄之年,十五歲的吳氏匆匆步入婚姻殿堂,嫁給了同爲汴梁城中的青年才俊劉茂。劉茂雖非豪門望族,但在當地亦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婚後生活尚未平靜多久,吳氏即誕下一子,乳名喚作達生,這無疑給劉家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希望。然而命運弄人,猶如濃霧籠罩的謎團,當達生尚稚嫩的十一歲之際,劉茂卻突患惡疾,撒手人寰。此時,歲月還未在吳氏的面龐留下太多痕跡,她便不幸地成爲了未及而立的孀婦,獨自承受生活的重壓。
劉茂作爲劉家唯一血脈,他的離世更顯悲涼,加之雙親早已仙逝,家中再無其他至親依靠。於是,偌大的劉府只剩下吳氏母子二人相依爲命,他們在孤寂的宅院中,共同面對着未來的種種未知與挑戰,而這其中或許潛藏着更多不爲人知的祕密與懸念,宛如一幅待揭的古代懸疑畫卷。
劉茂歸天之後,吳氏心懷哀思,爲了寄託對亡夫的無盡懷念,決意舉行一場莊重的法事以超度其靈魂。在這古都開封府內,有一座聲名遠播的西山觀,香火鼎盛,觀中住有一位風華正茂且精通道法的道士黃岬修,因其卓越的道行和出衆的儀表,被尊稱爲黃知觀。一日,正當黃岬修沉浸於爲信徒揮毫書寫家書之時,抬首間,一名身着雪白孝服的美麗少婦映入眼簾,她攜着稚子緩步走入觀門。這位少婦原本姿色過人,此刻更因潔白的裝束顯得愈發楚楚動人。
少婦徑直來到黃知觀跟前,虔誠地施了一禮。黃知觀甫一看見她,頓時感到一陣恍惚,彷彿靈魂出竅,忙不迭地詢問:“請問夫人您是哪一家的眷屬?今日到訪,是否有什麼要事需要解決?”少婦從容回應:“我是城中劉家的吳氏,因夫君近幾日剛剛去世,特意帶了孩兒前來,希望能請法師施展法力超度亡夫。”
聞聽此言,黃知觀心頭一震,思索片刻後提議:“令郎新喪,想必家中必定設立了靈堂供奉。按照道法,於靈堂之內舉行的超度儀式相較於道觀,更能直接惠及亡者。我倒是可以親赴貴府,爲您夫君主持這場法事,您看這樣可否妥當?”吳氏聽了深以爲然,感激地點點頭:“如蒙法師能夠親臨寒舍做法事,我母子真是感激涕零。恰好八日後便是亡夫百日忌辰,我計劃從明日開始連續七天做法事,若是法師明日就能在靈堂開始做法,那就再好不過了。”黃知觀聽罷堅定地承諾:“明日清晨,我必定準時到達貴府,此事就此說定。”
吳氏原是以一片摯誠之心來西山觀請法師超度亡夫,未曾料到卻遇上了黃岬修這般看似六根清淨實則難以抵擋世俗誘惑的道士。雖然吳氏本人並無他念,但目睹黃岬修的英俊容貌以及他那份周全體貼的態度,內心不禁暗自琢磨:“如此出衆的人物,怎會遁入空門呢?”
次日拂曉,黃知觀果真如約率兩名道童和一名火工道人抵達劉家,吳氏恭敬迎接後引領他們進入肅穆的靈堂。黃知觀指揮道童與火工道人井然有序地佈置好法事所需的各項器具,隨即啓動法器,正式開始了莊重的超度儀式。法事進行一段時間後,吳氏步入靈堂,虔誠地上香祭拜。黃知觀見到吳氏的到來,似受到某種鼓舞,更是全力以赴,誦經之聲洪亮而激昂。
誦經環節結束後,黃知觀取出意旨,恭敬地跪在神像前方,預備誦讀。在此之前,他邀請吳氏緊挨着他一同跪下,藉以表達對亡者的深切敬意。兩人膝蓋幾乎相觸,僅有咫尺之隔,吳氏不禁聞到黃知觀身上散發出的馥郁薰香,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他身上。察覺到吳氏的注視,黃知觀也向她投來目光,兩人就這樣你瞧我一眼,我瞅你一眼,心底竟滋生出一種難解的親近渴望,彷彿彼此之間有着一股無法言喻的力量牽引,欲將其緊緊相擁。
誦唸完畢,兩人起身,黃知觀繼續專注地完成剩餘的法事,而吳氏並未離去,始終在旁默默凝視着他,每多看一眼,就感覺他越發英俊非凡。吳氏臉頰時而蒼白、時而泛紅,內心的波瀾不驚顯然未能逃過黃知觀那狡黠的眼睛。身爲一個道貌岸然的道士,黃知觀其實是個色中餓鬼,但他深知此刻初涉劉家不宜輕舉妄動,只能通過微妙的眼神交流傳遞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