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夥人與冷酷無情的酷吏周利貞狼狽爲奸,沆瀣一氣,在當時的社會輿論中,他們被視爲武三思手中助紂爲虐的鷹犬,被百姓憤恨地稱爲“三思五狗”,其名號成了權術與背叛的代名詞,流傳於世。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身處韋后與武三思的雙重高壓之下,每日如履薄冰,恐懼與憤慨交織,終於決定放手一搏,展開一場生死攸關的逆襲之戰——景龍政變。
李重俊集結了一批忠誠部下,制定了嚴密的行動方案。首要目標鎖定在了武三思父子身上,政變部隊迅疾突襲武府,成功將武三思及其子一舉擊殺於府邸之內。隨後,他們打着翦除上官婉兒、韋后以及安樂公主的旗號,氣勢洶洶地朝着皇宮挺進,意在徹底剷除阻礙自己登上帝位的勢力。
天不遂人願,這次政變最終未能顛覆乾坤,以李重俊的悲壯犧牲宣告了失敗。
武三思,這位權謀家曾毫不掩飾地說過:“我不在乎誰是善誰是惡,對我來說,只要對我唯命是從,那就是好人!”——《舊唐書·外戚傳·武三思傳》中記載了他的這一段冷酷言論。
正因爲秉持着這樣的價值觀,武三思成功地收買和駕馭了一批趨炎附勢之徒,他們對武三思俯首帖耳,甘心爲其所用。人們口中所說的“三思五狗”,其實只是衆多依附武三思的權貴中較爲知名且臭名昭着的五個人物,他們也許並不是所有附庸者中權勢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但卻充分揭示了那段時間裏圍繞皇權滋生的醜陋與貪婪。
武三思去世後,那些曾對他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黨羽們迎來了清算的日子,一個接一個地被揭露出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僥倖逃脫。這其中,罪孽深重的周利貞尤其具有代表性,他的惡行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那個時代的黑暗面。
時光流轉至唐玄宗治下,敬暉之子敬讓,一直懷揣着爲枉死的父親討回公道的決心。敬暉曾因反抗韋后與武三思的專權而慘遭周利貞之手,這樁積壓已久的血海深仇始終縈繞在敬讓心頭。終於,他鼓足勇氣,向朝廷申訴,揭露了周利貞的滔天罪行。
唐宣宗接到敬讓的訴狀後,深感其父敬暉蒙受的不白之冤,經過一番慎重考量,毅然決然地下達了對周利貞的死刑判決。於是,這位曾追隨武三思、雙手沾滿無辜者鮮血的酷吏,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末日審判,以一種頗具警示意味的方式,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