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明朝的宮廷深處,李善長的一次推薦,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他向朱元璋力薦胡惟庸出任右丞相一職,然而,這位他眼中的得力干將,卻漸漸展現出他無法駕馭的一面。
胡惟庸,這個看似忠誠的丞相,實則是個野心勃勃的權臣。他貪婪無比,不僅大肆收受賄賂,更對那些敢於挑戰他權威的人進行殘酷的打壓。在官員的升遷貶職、罪犯的生死判決等關乎國家大事的決策上,他竟敢擅自做主,越過朱元璋,直接下達命令。
洪武六年,胡惟庸更是膽大包天,罷免了第二任丞相汪廣洋,從此,他獨攬大權,丞相之位被他牢牢佔據,長達七年之久。
這一切,都是精神的力量,是皇權的力量。然而,胡惟庸的所作所爲,無疑是對朱元璋皇權的極大威脅。朱元璋,這位精明的皇帝,豈能容忍自己的權力被如此挑釁?
令人費解的是,面對胡惟庸的囂張跋扈,朱元璋卻顯得猶豫不決。很多人都在猜測,這位皇帝究竟在顧慮什麼?他爲何不對胡惟庸痛下殺手?
事實上,朱元璋的猶豫並非沒有原因。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眼前的這個宰相胡惟庸,而是隱藏在背後的“另有其人”。一場關於權力、陰謀和復仇的懸疑大戲,正在這明朝的宮廷深處悄然上演。
不久,時機終於成熟,朱元璋開始悄然佈下一張針對胡惟庸的網。他的眼中閃爍着冷冽的光芒,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每一步棋。
洪武十二年,湛城的一個副將神祕入宮,這一消息被胡惟庸和汪廣洋嚴密封鎖,他們以爲能夠瞞天過海。然而,宮廷的宦官們如同嗅覺敏銳的獵犬,嗅到了這股不尋常的氣息,並迅速將此事告知了朱元璋。
得知消息的朱元璋憤怒不已,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朝廷中竟有這樣的祕密。胡惟庸和汪廣洋(自楊憲被處死後,汪廣洋便接替了丞相之位)竟敢將此事直接告到禮部,企圖推卸責任。禮部當然不願背此黑鍋,於是又將責任推給了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