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還是在爲《明》是否結束,如何結束苦苦思考的時候,一個問題困擾了我。什麼是英雄?
這的確是個很難說清楚的話題,特別是在我們這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人物紛紛被“挖祖宗墳墓立牌坊”的“學者”們打倒,而秦檜和吳三桂們的“價值”被重新挖掘的時代。
當厚黑從反諷成爲主流,高尚漸漸成爲虛僞和假道學的代名詞。討論什麼是英雄實在有些喫力不討好。但酒徒翻開史書,卻發現了那些被書於汗青之上,蒙古統治者都沒敢抹殺的事實。
在太后、皇帝、丞相在鐵騎面前相繼投降,文官武將望北元戰旗而亡命的時候,有一夥“不識時務”的人站立了起來,阻擋在侵略者馬前。
蒙古人編纂的元史如是記載:
“靜江破,邕守馬成旺及其子都統應麒以城降,獨塈部將婁鈴轄猶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阿里海牙笑曰:「是何足攻。」圍之十餘日,婁從壁上呼曰:「吾屬飢,不能出降,苟賜之食,當聽命。」乃遺之牛數頭,米數斛。一部將開門取歸,復閉壁。大軍乘高視之,兵皆分米,炊未熟,生臠牛,啖立盡。鳴角伐鼓,諸將以爲出戰也,甲以待。婁乃令所部入擁一火炮然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劉士昭,太和人,嘗爲針工。與鄉人同謀復太和縣,敗,血指書帛雲:“生爲宋民,死爲宋鬼,赤心報國,一死而已。”因以其帛自縊死。其黨入獄,多乞憐苟免。有王士敏者,獨慷慨不撓,題其裾:“此生無復望生還,一死都歸談笑間,大地盡爲腥血污,好收吾骨首陽山。”臨刑嘆曰:“恨吾病失聲,不能大罵耳。””
……